[实用新型]炒茶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30288.8 | 申请日: | 2006-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81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元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元明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64137河南省信***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炒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生产设备,特别是一种适于茶农使用的炒茶机。
背景技术
中高档茶叶的生产一般是由茶农采用手工方式炒制的,在经过杀青、揉捻、甩条三道手工作业后,可制出色、形、味具佳的高品质茶叶,但手工炒制带来的缺点是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底,为此中国专利ZL02281638.0公开了一种主要由机架、横梁、传动装置、升降装置和炒茶装置组成小型炒茶机,该机以模仿手工炒茶的操作方式工作,炒制出的茶叶即保留了手工炒茶的品质和特点,又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提高生产效率;虽然该炒茶机能替代人工炒茶,但它在结构上还是存在操作不够方便的地方,如其升降装置中,升降手柄的一端与铰连在横梁后端电机座下端的伸缩式拉臂铰接,手柄的中部与机架铰接,在横梁后部与机架滑柱之间装有拉伸弹簧,此手柄调节机构可在炒茶过程中根据茶叶和火候的实际状况随时调整炒茶装置的高低位置,实现轻柔和重揉的交换,进而保证炒茶质量,但当其调节到某一最佳高度并需在该高度保持一定的炒茶时间时,就需要通过人力来保证,即人不能离开机器,且手也始终不能松开手柄并保持姿势不变,这样不仅浪费时间,人还很容易疲劳;虽然能用铁丝之类的挂钩锁定手柄,但锁定后的手柄位置和固定前调好的位置会有所变化,进而使炒茶臂调好的揉捻力度发生变化,影响炒茶质量,若重新调整手柄高低也不方便;另外,该炒茶机的传动装置采用皮带或链传动,前者在使用一定时间后会产生打滑现象影响正常使用,后者工作时噪音较大影响工作环境;再者,其横梁和机架滑柱通过销柱铰接,这种结构摩擦力较大、使用不灵活、易磨损,有时还会产生噪音,加之横梁仅有一独立的立柱支撑,较不稳定,炒茶时机体会产生抖动现象;同时,其手柄直接铰接在立柱上面对炒茶者的一侧,且手柄基本呈横向设置,势必造成伸缩式拉臂的力臂较长,使操作费力,而手柄的操作端也处于炒茶锅一边,使用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操作更加方便的炒茶机,以便解决在炒茶过程中调整炒茶机构高度后手柄不能精确定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炒茶机,包括由底座和立柱构成的机架以及铰接于立柱的横梁,横梁上安装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输出端固接炒茶机构,在机架上设有包括有手柄的横梁旋转调节机构,它还包括手柄自锁机构,该手柄自锁机构为设置在机架上的具有锁定位置可调结构的限位装置,所述手柄上设有锁定构件,该锁定构件与限位装置的任一锁定位置配合后锁定手柄。
所述锁定构件为固设于手柄上的锁定环,限位装置包括穿设于机架的脚踏杆和固设于脚踏杆一端的限位臂,限位臂上的锁定位置可调结构是限位臂长度方向上的齿形结构,限位臂穿过锁定环,限位臂与机架之间装有使限位臂齿形结构咬住锁定环的弹性元件。
所述横梁旋转调节机构包括纵向设置的手柄组件和一端铰连在横梁后部的伸缩式拉杆,底座上位于电机一侧设有与立柱连为一体的立柱支撑,立柱支撑上位于电机一侧设有铰接支点,手柄组件的中部与该支点铰接,并由此形成拉杆力臂和作为所述手柄的施加力臂,拉杆力臂的端部与伸缩式拉杆另一端铰接;所述限位装置设置在底座上,横梁后部与机架之间装有拉伸弹性元件。
所述伸缩式拉杆包括拉杆套和穿装其中的螺纹钢子拉杆,紧定元件穿过拉杆套顶在子拉杆螺纹沟槽内。
所述立柱为伸缩杆结构,立柱顶端设有固定板,横梁铰接支点部位固设转轴,转轴两端均装有轴承和轴承套,轴承套安装在固定板上。
所述炒茶机构包括固联于涡轮减速机输出轴上的曲柄和中间穿装有万向轴承的炒茶臂,该万向轴承坐装在固联于横梁上的轴承套中,曲柄上开有长槽;炒茶臂由可拆装的上下两截组成,炒茶臂上截端头安装有坐在轴承套中的万向轴承,该轴承套通过紧固元件安装在所述曲柄的长槽中。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安装于横梁后端的电机和横梁前端的涡轮减速机,电机通过传动轴驱动涡轮减速机,涡轮减速机输出轴与炒茶机构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元明,未经董元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028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