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报警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30136.8 | 申请日: | 2006-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3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王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延春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G08B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7191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液 报警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报警装置,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在病人输液时,当所输液体减少到一定限度内,可自动报警的一种输液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当病人在医院就医输液时,护理人员及病人,就要时刻注意挂在输液架上吊瓶的变化,在点点滴滴的等待中,如果不知不觉放松了警惕,当吊瓶中的液体滴完了,还不知道的情况下,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将会受到很大的威胁,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后果不堪设想。基于上述原因,众发明人发明了输液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经检索出的有;
申请号CN86209779 申请日1986.12.03
公开(公告)号CN86209779 公开(公告)日CN1988.02.10
申请号CN88207727.9 申请日1988.06.24
公开(公告)号CN2037236 公开(公告)日CN1989.05.10
申请号CN99211439.X 申请日1999.05.17
公开(公告)号CN2374191 公开(公告)日CN2000.04.19
以上发明人的发明都具有实用性,但稍过复杂.本发明人的技术方案解决了上述输液装置结构复杂的缺陷,而且操作简便、灵敏度更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病人输液时,当所输液体减少到一定限度内,可自动报警的一种输液报警装置。该输液报警装置是在机壳中杠杆前端安装有挂领、挂钩,中部安装吊领、挂钩,杠杆尾部裹焊有红铜接触片,螺栓顶端裹焊红铜接触片,红铜接触片与一端电源开关连接,另一端与杠杆尾端红铜接触片连接,导线分别通过侧盖内壁与电源、音乐块、连接扬声器、各部件固定在侧盖内,构成输液报警装置。其优点是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能有效避免在输液过程中潜藏的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输液报警装置是由:外壳、内部机械部分、能奏音乐的电路三部分构成.外壳上盖有一挂钩用以悬挂输液瓶,内部设杠杆,杠杆一端的下方有一挂领与挂钩,此挂钩通过外壳下盖孔伸出壳外,杠杆的另一端挂有拉簧,拉簧下部与外壳固定连接,杠杆尾端为一导电的红铜接触片,在该导电的红铜接触片的正下方,悬挂着另一红铜接触片,上方的红铜接触片和下方的红铜接触片,既能分开又能结合为一体.上下方的红铜接触片分别由导线与能奏音乐的电路相连接.下方的红铜接触片与一条能调节高低的调节螺栓相连,调节螺栓通过固定在外壳下盖上的螺母伸出壳外,与上下方的红铜接触片以导线连接为一体的还有电源,音乐块,扬声器和开关。电源,音乐块,扬声器和开关与上下方的红铜接触片相互连接成为能奏音乐的电路系统.电源,音乐块,扬声器分别固定在靠近红铜接触片一端外壳侧盖的壁腔内,此侧盖可比另一端侧盖厚些.从而形成一小盒.开关则固定在外壳正面的盖上,另外,在外壳正面盖与后盖之间有一根限制杆,此限制杆在挂有拉簧一端的上方,起限制横杆活动范围的作用,从而使挂在横杆上的拉簧,处在弹性限度内。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输液报警装置,当输液瓶挂在挂钩上时,由于输液瓶向下重力的作用,使杠杆上挂有拉簧的那一端的红铜接触片,离开了支撑它的下方红铜接触片而上升,当输液瓶中的液体不断减少到需要人们警惕时,杠杆上的红铜接触片就与调节杆上的红铜接触片相对接,于是便接通了能奏音乐的电路系统,当拉簧的拉力大于或等于输液瓶的重力时,报警系统的电路就接通了,并通过扬声器响起音乐,从而起到了警示作用。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是一种在人们输液时,当输液瓶中的液体所剩不多的情况下,能自动奏出音乐,引起病人及护理人员注意的输液报警装置。该装置的结构简单且合理,操作简便、灵敏度高,能有效避免在输液过程中的潜藏危险,使病人享受到更安全周到的服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报警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报警装置电路原理图。
机壳1、杠杆2、吊领3、挂钩4、拉簧5、顶柱6、红铜接触片7、W/H 8Ω 0.5W扬声器8、TS-088D音乐块9、电源盒10、螺栓11、螺母12、开关13、挂领14、挂钩15、A导线16、B回路线17。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延春,未经王延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301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