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型材组件及其主干型材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7920.3 | 申请日: | 2006-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21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吴烈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烈 |
主分类号: | E06B11/02 | 分类号: | E06B1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226广东省佛山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件 及其 主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栅门技术,特别涉及用于栅栏的型材。
背景技术
习知技术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200310124144.X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铝合金型材及其制作的推拉门窗,包括由上固定、上轨道、下轨道和边封组成的外框,和由上方、下方、光企和勾企组成的内框,以及由纱窗料组成的纱窗框,将内框和纱窗框分别组装在外框的上、下轨道边封之间,组成完整的铝合金推拉门窗,上、下轨道包括支撑面板、底板、窗扇或门扇轨道和纱窗轨道,窗扇或门扇轨道设为宽型轨道,并分为外侧宽型轨道和中间宽型轨道,外侧宽型轨道由外侧支撑板和内侧支撑板以及固定联接其顶端的联接板组成,中间宽型轨道由两个支撑板以及固定联接其顶端的联接板组成,所有轨道均设置在支撑面板上,该设计使窗扇或门扇在下轨道的宽型轨道上滑行更平稳,滑轮接触面大,使用寿命长,结构更牢固,组合密封性更好,适宜于各种建筑屋门窗上组装使用。
又如已公开的中国专利01136812.8.一种不锈钢内衬塑料门窗型材,其特征是在外表不锈钢型腔套中套装内衬塑料骨架,不锈钢型腔套是用薄不锈钢带冷弯轧制的型材,其横断面是窗框或窗扇所需形状,内衬塑料骨架用硬质高强度热塑性阻燃塑料制成,其横断面与不锈钢型腔套大体相同或相近似;不锈钢型腔套有扣合边,内衬塑料骨架在与该扣合边相应的位置上有与之相配合的扣合结构。
习知的技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不适合在栅栏门窗上推广应用。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克服前述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栅栏用型材组件及其主干型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型材组件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型材组件,由主干型材和插件型材组装构成,其中,插件型材间隔、并排插装在所述主干型材上;所述主干型材具有符合预设型材厚度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设置为相互对称的平行面或相互对称的弧面,该主干型材顶部设为平面,沿型材轴向延展的方向设置容插件型材以紧配合构造垂直插入的孔;在主干型材的两内侧壁上设置用于加强的内筋;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底部伸向内侧形成L形的拐勾沿口;该插件型材为中空管材。
本实用新型型材组件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前述的型材组件,其中,沿所述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向上分别形成倒角构造的肩部;所述的内筋设置在位于倒角构造的肩部与该侧壁内衔接处。
前述的型材组件,其中,沿倒角构造的肩部与该顶部平面内衔接处设置用于加强的突部。
前述的型材组件,其中,所述的拐勾沿口的端部向上延伸形成突沿。
前述的型材组件,其中,所述的插件型材任意横截面为下述形状之一方形、长方形、圆形、菱形、三角形的构造。
本实用新型主干型材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干型材,具有沿型材轴向延展方向的中空通腔,其特征在于,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设置为相互对称的平行面或相互对称的弧面,该主干型材顶部设为平面,沿型材轴向延展的方向设置容插件型材以紧配合构造垂直插入的孔;在主干型材的两内侧壁上设置用于加强的内筋;该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的底部伸向内侧形成L形的拐勾沿口。
本实用新型主干型材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前述的主干型材,其中,沿所述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向上分别形成倒角构造的肩部;所述的内筋设置在位于倒角构造的肩部与该侧壁内衔接处。
前述的主干型材,其中,沿倒角构造的肩部与该顶部平面内衔接处设置用于加强的突部。
前述的主干型材,其中,所述的拐勾沿口的端部向上延伸形成突沿。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案在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有如下的优点:
本案主干型材的构造设置使型材轻捷且坚实,更利于快捷、安全的安装;可有效提高装配效率。本案型材组件仅以两种简单构造的型材拼装,即可实现简单方便的拼组出不同尺寸、规格的栅栏式门窗的目的,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产业推广,本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技术进步,完全实现了技术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案型材组件安装在栅门上的实施例;
图2是本案中主干型材的横截断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烈,未经吴烈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792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激光退火进行固相外延再结晶
- 下一篇:用于免提即按即说功能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