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7666.7 | 申请日: | 2006-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874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马洪奎;王铁民;陈学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5B21/00 | 分类号: | F25B21/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鼎和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凤 |
地址: | 300381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循环 小型 温差 电控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温差电致冷、致热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一些精密的产品、零部件不断引入生产中,它们对环境的要求都很苛刻,大多需要在恒定温度下工作,比如CCD便要求其光学镜头正常工作温度在15℃-30℃之间,并且工作环境不能有振动和噪声等干扰,在室内可以采用空调保持四季常温,虽然浪费了大量的能量,但能解决上述问题。
目前,科研工作者在野外进行勘测、研究,测试上述材料、或使用带有上述材料的精密仪器时,空调就没有用武之地,而是将精密仪器或被测材料上要求温度控制的部分直接贴在温差电致冷组件的致冷面或致热面上,该组件无振动、无噪声,装配、携带方便,但温度难以控制,影响精密仪器的正常使用或被测材料的测试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控温精度高;致冷、致热功率大;调节温度能力强的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包括带有进、出水口的致冷系统,通过管路与磁力泵、保温水箱和温度控制装置、负载形成水回路,其特点是:所述温度控制装置包括温度控制仪表、热电偶和继电器;所述致冷系统包括由肋片式换冷器和换冷器端盖构成密闭的内部肋片式换冷器水箱,以换冷器水箱为对称,两外侧依次设置有温差电致冷组件、导块、散热器、排风扇,通过夹紧装置将其连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
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所述温差电致冷组件侧面贴有加热器,所述换冷器水箱、温差电致冷组件、导块、散热器、加热器之间接触面均设有导热硅脂;所述致冷系统由铝合金外壳包装成一整体,所述外壳内部的空隙部分填充有绝热材料;所述夹紧装置为聚四氟紧固螺栓和螺母;所述温差电致冷组件为三串两并混联的6片TEC1-12714型温差电组件,所述排风扇上设置有风扇罩;所述导块为八字状紫铜块;所述入水口和三通出水口分别位于换冷器左上和右下两侧通过密封螺纹与换冷器水箱连为一体;所述保温水箱为聚四氟水箱;所述外壳上设置有航空插头;所述温度控制仪表为PID仪表。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于在水循环装置中采用了温度控制装置,提高了精密仪器或被测材料的精度;由于换冷器水箱内部采用肋片结构,大大增加了换冷器与循环水的接触面积;在致冷系统中散热器、温差电致冷组件、换冷器水箱采用独特的背靠背三明治结构,增大了换冷和散热面积,致冷深度加强,提高了调节温度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循环小型温差电控温装置中致冷系统主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左视示意图。
其中,1-入水口,2-紧固螺栓,3-螺母,4-外壳,5-风扇罩,6-换冷器,7-换冷器端盖,8-加热器,9-绝热材料,10-航空插头,11-三通出水口,12-散热器,13-温差电组件,14-紫铜导块,15-直流风扇,16-磁力泵,17-保温水箱,18-负载,19-PID仪表,20-开关电源,21-继电器,22-热偶,40-致冷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内容、特点及功效,兹列举以下实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八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766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管式密闭煤粉采样器
- 下一篇:球磨机噪音测量元件的热屏蔽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