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自动变化或增大变化幅度的棒垒球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7233.1 | 申请日: | 200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7870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相子元;刘强;谢憬辉;刘宗翰;陈元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文祥 |
主分类号: | A63B43/00 | 分类号: | A63B43/00;A63B37/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马金华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变化 增大 幅度 垒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类,尤其涉及一种使用效益更加广泛,降低人体伤害,令使用者在投球、打击、守备训练时,不致因球体表面上的差异而影响使用效益的可自动变化或增大变化幅度的棒垒球。
背景技术
棒(垒)球投手是比赛重要人物,也是一场比赛的焦点,投手的临场表现,往往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而投球策略更是主要因素;投球模式是依投手个体针对不同水平、不同状况所拟定的策略,以不同速度、轨迹及位置的球路应付击球员,投手在配球模式中有三大基本原则:位置的变化、球种的变化、球速的变化等。
然而,投手在比赛中除了要有强而有力的快速球外,同时需要配合变化多端的变化球来混淆打击者的节奏,变化球的种类很多,举例来说:曲球、指叉球、变速球等,每一种有它不同的飞行轨迹特性,通常投手是以改变握球方式和出手旋转方向来决定球的变化,同样的握球方式,不同投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一些王牌投手所投出的变化球让打者一筹末展,尤其在大赛中,一些曾未对战过的投手所投出的变化球,让打者初次接触尝尽苦头。有鉴于此,在打击练习中往往要练习这些变化多端的轨迹,因此找来球种类似的投手喂球,而无法投出类似变化时,目前常用发球机来替代,但这毕竟与真实情形有所差异,有研究也指出发球机的训练会使打击者无法掌握球出手时机,可见真实的投球对打击训练的重要性。
如图1所示,现有的棒(垒)球主要包含有一球心10,该球心10外面缠绕有层层的混纺羊毛线(或其它纺纱线),或于球心10外面包覆聚氨酯发泡材料,而形成一球体20,及两片借由粗细相同的缝合线30缝合包覆于球体20外面的球衣40构成。由是,现有的棒(垒)球表面是呈均匀状;但球体在飞行中,最主要受到重力、空气阻力、麦格拉斯力的影响,因此,现有的棒(垒)球以自然的投球方式,所投出的常为直线球,顶多因施力、手臂肢段作用不均产生稍微的变化,因此当要投出变化球就必须改变投球方式,而这种改变却容易造成人体伤害,手肘韧带的撕裂伤在投手最常见,就是因为投掷变化球时姿势改变,使得手肘受力加大,这样不断的重复拉扯,造成伤害是可预期的。
目前所知可用来训练投掷变化球的有中国台湾公告号202603的「新型棒球用球」专利案,其设计重点特征部分在球体表面设有两条凹沟,位于球体表面两侧,由下而上延伸,投球时,食指与中指张开,将食指与中指分别置入一组凹沟内,而拇指与无名指直接握住球体,利用投球时手指的握姿,将球投出后,可使球体慢慢回转至中间而产生变化。而其在球体表面设计凹沟,改变原有棒(垒)球的外观,与正常训练或比赛用棒(垒)球的外观有相当大的差异,以致使用者能轻易辨识出与正常球的不同,所以实际应用上有其限制,而且也强制限定使用者的握球方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自动变化或增大变化幅度的棒垒球,其在于改变球体表面,使球体表面左右或上下两侧产生非均匀的差异,使球体投出后,因球体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麦格拉斯力等空气动力学的影响,令棒(垒)球在投掷后的飞行轨迹能自动产生变化或增大飞行的变化幅度,以应用在投球、打击、守备、捕手接球等训练上,并可让投球者在握不同位置和不同握球方式下,令球飞行轨迹产生不相同的变化,更容易投出和投出比平常更大的变化球,而令使用效益更加广泛,降低人体伤害,并使球体外观与正常训练或比赛用棒(垒)球具一致性,令使用者在投球、打击、守备训练时,不致因球体表面上的差异而影响使用效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自动变化或增大变化幅度的棒垒球,包括有一球心,该球心外面缠绕有层层的混纺羊毛线,而形成一球体,并于球体外面包覆球衣;其特征在于,借由缝合线缝合两球衣时,在两片球衣的左右或上下同侧边缘底部各垫置有一垫高条,令缝合后具有垫高条的球衣边缘形成高凸状,而高凸于球的表面,并高凸于没有垫置垫高条的一侧,使球的表面左右或上下两侧产生非均匀差异;借此,令球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阻力、麦格拉斯力等空气动力学的影响,使棒垒球在投掷后的飞行轨迹能自动产生变化迹或增大飞行的变化幅度,以应用在投球、打击、守备、捕手接球等训练上。
前述的可自动变化或增大变化幅度的棒垒球,其中亦可以较粗的缝合线缝合具有垫高条一侧的球衣,使球的表面左右或上下两侧产生更大的非均匀差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文祥,未经杨文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723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筒式电脑刺绣机刺绣框驱动装置
- 下一篇:灯盘高空防坠抱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