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仰卧侧卧两宜保健枕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2230.9 | 申请日: | 200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15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张志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志远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50051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仰卧 侧卧 保健 枕头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健枕头,尤其是适宜仰卧、侧卧交替的枕头。
背景技术
以造型而具保健功能的基本只有颈椎枕,侧卧用颈椎枕还会压迫颈动脉窦和颈外动脉。
然而为何用枕呢?从侧面看人放松站立时脊柱呈生理性弯曲,若从背都画一条垂直线,与枕部之间会出现5-6公分的间隙,而枕头正好能填补这个间隙于仰卧状时,因此合适的枕头能保持放松的姿式而利于睡眠,而于侧卧位枕头则须填补近一侧肩宽的间隙,显然仰、侧卧的用枕高度应不同。
在睡眠状态下心跳会减缓而血液速度缓慢,人体循环处在最脆弱时段(心脑血管患者易在夜间发生意外),如用枕不当至头部相对身躯持续过高则对大脑供血费力和加重心脏负担,过低则血回流不畅而淤积,而违背循环力学,易引起脑缺血或脑充血而出现头晕,头昏脑胀及醒后疲劳不适等,甚至可能产生脑血栓而猝发缺血性中风或高血压患者可能引发脑出血,因此须在睡眠过程保持利于脑供血的头部位平衡,且可发现,相对身躯的头部位平衡与颈椎顺正放松的生理体位呈一至下的姿式,即同时维持了颈椎的生理体位。头部位持续过高过低亦牵折颈椎曲屈而受损,颈椎肌群与韧带因牵张受力而疲劳而劳损,椎管内膜囊后壁被拉紧并向前移位对颈髓形成压力,久之一旦椎体后缘及劳损的相应部位有明显的骨刺形成,则易对颈髓、神经、血管产生压迫,产生项背疼痛,上肢麻木等颈椎病症状,颈椎不得放松还影响其营养代谢、修复劳损而加速颈椎退变。
睡眠中要多次翻身,一是调整和促进内循环,二是侧卧位肩侧部压强较重;仰卧位腰部不得落实而腰椎负荷过重,而翻身换位缓解之。而要在仰卧侧卧交替的睡眠中保持至大脑顺畅供血意义的头部位平衡和颈椎放松的生理体位,则仰卧时枕高<压实下>须相应项背弧度,一般成人垫高4-6公分、5°为最舒适状态,侧卧时枕高应稍低于肩宽-头宽÷2,宜垫高7-11公分(枕头应分码,于个人差异1.5公分即不舒适),如枕高在此两者之间则仰卧、侧卧皆不达舒适。问题在于传统扁平枕的单一枕高,如用其适宜仰卧的低位枕,当翻身侧卧则支撑高度不够而使头部侧垂及颈椎随之弯曲,反之从适宜侧卧的高位枕转换成仰卧则支撑过高使头部上倾及颈椎前屈,而常常适成不适,对睡眠和健康都不利。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枕头不宜作仰卧侧卧交替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随自然翻身到位于较高位枕侧卧或较低位枕仰卧的枕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稍宽于头正面的一低位枕置两较高位枕间而相结合(仰卧时仅不使头同时接触两高位枕的内侧边),低、高面中心相距略小于肩宽半径,垫高的高、低位枕的位差至少1.5公分,即能从低位枕的仰卧随自然翻身而到位于较高位枕侧卧,或可由侧卧的高位枕自如翻转到较低位枕仰卧,可灵活择用而无扁平枕的局限;高位枕设凹弧面或突边,对头部有相对稳定作用;布沟槽而利于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散热;低位面中设凹弧面,托衬枕部。宽边枕平稳和托成约5°(肩不贴枕且至。5°是腰椎下弯的代偿性至颈椎角度),较宜用泡沫胶等成型材料制造。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在仰卧侧卧交替的睡眠中维持利于脑供血的头部位平衡及颈椎放松的生理体位,且在这种平衡和放松的翻身非常利于促进内循环,多会在睡下只一次翻身后的持续舒缓下很快入眠熟睡、翻身减少,不昏睡而能自控用枕、醒后头脑轻松,是顺应生理现律的用枕,特别利于中老年人,少年习惯用两宜枕还利于其头脸型、肩背型的端正成长。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的轴测图。
具体实施式
在图1或图2中,相应头正面宽的低位枕(1)置于两高位枕(2)(3)之间而相结合,低位枕的枕面中心与高位枕的枕面中心相距略小于肩宽半径,垫高头的高、低位枕的位差至少1.5公分,高位枕设凹弧面(4)(5)或平面(6)(7)、枕面分布沟槽形或凸条状的面(8)(9),低位枕的枕面中设凹弧状的面(10),高位枕设凸边(11)(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志远,未经张志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22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学玻璃连熔生产线澄清池盖板砖
- 下一篇:全自动多功能牙科注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