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井伴生气用除油、脱水、干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1908.1 | 申请日: | 2006-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35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田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5/00 | 分类号: | B01D45/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同恩 |
地址: | 163453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伴生 脱水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井伴生气用多功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田生产中,油井产出的伴生气须经过预分离。目前,转油站均采用伴生气二级或三级除油、脱水,但通过现场调查,在线使用的除油器已经失去了除油、脱水的功能,尤其在冷输期间,容易导致外输气管线、加热炉火嘴冻堵,从而危及生产安全。
为了降低伴生气湿度,一般采用增设伴生气干燥设备,以降低伴生气中液滴的携带率,这样增加了压力容器的管理点、生产管理的难度,同时也降低了站内除油器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油田实际生产中除油、脱水、干燥各个功能实现分离模式,导致除油器利用率低、管理复杂、管理难度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油井伴生气用除油、脱水、干燥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油筒上设置的迷宫式组合除雾器、排污口、安全阀接口、放空口、压力表接口、就地液位计接口、浮子液面调节器接口、出油口、进口管;所述装置还包括旋流折转分离装置、第一缓流板、第二缓流板、反射板、填料装置、泪管、锥帽、迷宫式组合除雾器和丝网除沫器,所述进口管作为湿气进口伸入到油筒内,进口管的末端安装有旋流折转分离装置,所述旋流折转分离装置正面出口对着所述反射板的一侧,所述反射板和所述旋流折转分离装置的正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二缓流板,所述第二缓流板的正下方设置有所述第一缓流板,所述填料装置设置在所述反射板的另一侧,所述锥帽设置在所述除雾元件的下方,所述锥帽的下方设置有丝网除沫器且丝网除沫器位于油筒内部,所述锥帽与所述迷宫式组合除雾器相连通并引出泪管,所述泪管通过丝网除沫器伸入到油筒的内部,所述迷宫式组合除雾器的上端开有气体出口。
本实用新型利用目前在用的除油器,对其内部进行改造,使其达到伴生气除油、脱水、干燥功能三合一的目的,确保气液的分离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改进除油器进口方式。在容器的入口处安装旋流折转分离装置、反射板、缓流板等设备,当湿气进入除油器时,使其经过折流式旋流器通道后,流速加大并进行旋流,当液滴的径向加速度大于液滴自身的重力时,湿气中携带液滴被甩至旋流器内壁上,各个液滴挤压合并变大后沿着导液管回流至除油器内部,而气体则通过反射板和缓流板后上升至容器顶部,完成气液的预分离。
二是改造除油器内部结构。通过在除油器内部增设填料装置、析气调整、气液分离装置,将气液混合物最大限度地分离,将含液量不同和携带液滴粒径不同的气体进行逐级处理,而且对股状液流来讲,还可以对其进行流型调整,以满足气液分离的要求。与原除油器相比,大大降低了设备内的气体流速,抑止了设备内液面“起浪”和气体对液体的“二次夹带”,稳定了设备内气、液流场,提高了设备处理能力。
三是改造除油器的出口结构。为了保证除油器除油、脱水的效果,在其出口增设丝网除沫器、迷宫式组合除雾器,使得气体通过除雾器时由轴向流动变为径向流动,采取垂直与水平捕雾合一,异径组合除沫的方式,并且从传统除雾器的单级除雾变成多级除雾,以满足不同气量的捕雾除沫功能,此外还在除雾器内设有导液机构(即泪管),减少气体高流速下液体在除雾介质中的持液量,防止了液体的夹带,以确保气液的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迷宫式组合除雾器8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箭头方向表示气体走向。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19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