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态施肥机喷肥针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21808.9 | 申请日: | 2006-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012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武;王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23/02 | 分类号: | A01C23/02;A01G2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30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态 施肥 机喷肥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创造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液态施肥机上的液态肥料排施作业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其首要条件是依赖于肥料的投入。多年的生产实践,固态化肥的长年使用使农作物产量得到了一定保证,但化肥普遍存在的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土壤的板结、农作物产品品质的下降等诸多问题也在逐渐暴露和显现,给人类及其生存环境带来较大地负面影响。为克服施用固态化肥存在的上述问题,近年来研制成功的液态肥就是一种无公害、广谱、高效、多功能新型肥料,由于液态肥是含有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溶液或悬浮液,对加速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和附加值、增强抗逆性、有效改良土壤等均有显著效果,受到农民欢迎。但是,由于液态肥施肥针头结构设计的缺陷,在现实生产中还没有一种理想且可靠的液态肥机械化施用机具,使液态肥的推广应用受到制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针对液态肥机械化施肥作业的需要,设计提供一种液态施肥机喷肥针,达到液态肥施肥作业可靠、肥量准确、施肥质量好、作业效率高的目的。
本发明创造的基本设计是,在针头与针杆之间配装阀座,将针头与针杆连成一体,且针头和针杆分别位于阀座下腔室和阀座上腔室一侧,针杆的中心孔与上腔室接通;在上腔室与下腔室之间设有连通孔;在下腔室内从上至下依次配装阀芯、压力弹簧和调压螺母,其阀芯的上部圆锥体面与连通孔接触密闭配合,调压螺母由其外螺纹扣与阀座内螺纹扣装配安装在阀座的下腔室内,压力弹簧的上、下端面分别与阀芯和调压螺母端面接触;在阀座侧壁体上设有肥液喷孔,该肥液喷孔的里、外端分别与阀座的下腔室和外部大气相通,至此构成液态施肥机喷肥针。
本发明创造可方便的将液态肥料喷施在农作物根系附近的土壤层中,结构简单,作业可靠,施肥作业效果好,、适用范围广,可配装在各种液态肥施肥机具上,作业效率高,可满足不同液态肥施肥作业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液态施肥机喷肥针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针头、2、调压螺母、3、压力弹簧、4、肥液喷孔、5、阀芯、6、阀座、7、针杆、8、上腔室、9、连通孔、10、下腔室、11、中心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创造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液态施肥机喷肥针, 在针头1与针杆7之间配装阀座6,将针头1与针杆7连成一体,且针头1和针杆7分别位于阀座6下腔室10和阀座6上腔室8一侧,针杆7的中心孔11与上腔室8接通;在上腔室8与下腔室10之间设有连通孔9;在下腔室10内从上至下依次配装阀芯5、压力弹簧3和调压螺母2,其阀芯5的上部圆锥体面与连通孔9接触密闭配合,调压螺母2由其外螺纹扣与阀座6内螺纹扣装配安装在阀座6的下腔室10内,压力弹簧3的上、下端面分别与阀芯5和调压螺母2端面接触;在阀座6侧壁体上设有肥液喷孔4,该肥液喷孔4的里、外端分别与阀座6的下腔室10和外部大气相通。
使用时,将本喷肥针配装在液态施肥机上,使针杆7的中心孔11与机具上的压力肥液变量供给系统连通。作业时,针头1、阀座6和针杆7插入土壤中,位于作物根系侧部,具有适当压力的肥液从压力肥液变量供给系统输送到针杆7的中心孔11内,并进入阀座6上腔室8内,压力肥液经连通孔9和阀芯5压缩压力弹簧3,使阀芯5脱离与连通孔9的密封接触,压力肥液进入阀座6的下腔室10内,从肥液喷孔4喷出进入土壤内,喷施在作物根系附近;当压力肥液变量供给系统停止向中心孔11供给压力肥液时,在压力弹簧3作用下阀芯5上移将连通孔9封闭,停止喷施肥液,此时针头1、阀座6和针杆7从土壤中拔出,完成一次液态肥喷施作业,如此重复。旋转调整调压螺母2在下腔室10内的上、下位置,改变压力弹簧3对阀芯5的挤压力,可实现液态肥施肥压力大小的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18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