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力平衡振动传感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21637.X | 申请日: | 2006-09-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20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尚利军;赵长有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草青木秀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H11/00 | 分类号: | G01H11/00;G01H11/06;G01P15/125;G01V1/18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吉东 |
| 地址: | 150001黑龙江省哈***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平衡 振动 传感器 | ||
1、力平衡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由外壳(10)、印制板(9)、上部件(11)和下部件(12)构成,上部件(11)、下部件(12)和印制板(9)位于外壳(10)与下部件(12)的下表面所形成的封闭空腔内,上部件(11)和下部件(12)通过紧固件固定;所述上部件(11)包括上极板(1)、中间极板(2)、上质量块(5)、线圈(7)和线圈附座(8),上极板(1)固定在上质量块(5)的下表面,中间极板(2)悬于上极板(1)的正下方且留有间隙,线圈(7)缠绕在线圈附座(8)的外表面上,并且线圈附座(8)固定在中间极板(2)的下表面上;所述下部件(12)包括永磁体(6)、下极板(3)和下质量块(4),下极板(3)固定在下质量块(4)的上表面,永磁体(6)固定在下质量块(4)上;所述上部件(11)的线圈(7)置于所述下部件(12)的永磁体(6)所形成的环形磁隙(4-1)中,中间极板(2)的边缘悬于所述下极板(3)的正上方且留有间隙,上极板(1)、中间极板(2)和下极板(3)分别与印制板(9)的信号处理端相连,印制板(9)上的电路将中间极板(2)与上极板(1)和下极板(3)的相对位移转化为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经过放大后由反馈电路以电流的形式输出给线圈7的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体(6)为中空结构体,且所述永磁体(6)的内部填充有阻尼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质量块(4)为圆柱体,所述下质量块(4)的中部开有一圆形盲孔,所述永磁体(6)固定于所述盲孔的中心,且所述永磁体(6)的外壁与所述盲孔的壁之间留有环形间隙,此环形间隙构成所述环形磁隙(4-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力平衡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附座(8)为圆筒形结构体,且所述线圈附座(8)的外表面沿圆周方向开有槽,所述线圈(7)缠绕成环形嵌在线圈附座(8)的外表面的槽内,并且所述线圈(7)位于所述环形磁隙(4-1)内。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力平衡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极板(1)、所述下极板(3)分别为非导电体制成的横截面是开口圆环形的结构体,且所述上极板(1)的下表面上靠近开口圆环形中心一侧的边缘处粘接有开口圆环形的第一薄导电片(1-1),所述下极板(3)的上表面上靠近开口圆环形中心一侧的边缘处粘接有开口圆环形的第三薄导电片(3-1);所述中间极板(2)为非导电体制成的横截面圆周由圆弧线和直线构成的圆柱体,且所述中间极板(2)的上、下表面的圆弧线侧边沿处分别粘接有一个开口圆环形的第二薄导电片(2-1),两个第二薄导电片(2-1)位于第一薄导电片(1-1)和第三薄导电片(3-1)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力平衡振动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件(11)还包括固定架(14)和簧片(13),所述上极板(1)固定在所述上质量块(5)的下表面的一侧,固定架(14)的上表面固定在所述上质量块(5)的下表面的另一侧,所述中间极板(2)的直线侧通过两个簧片(13)固定在固定架(14)的下表面从而使所述中间极板(2)的两个第二薄导电片(2-1)悬于所述上极板(1)的第一薄导电片(1-1)的下表面和所述下极板(3)的第三薄导电片(3-1)的上表面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草青木秀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草青木秀电子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21637.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