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9650.1 | 申请日: | 2006-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0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刘敏;杨荣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敏;杨荣坤 |
主分类号: | C02F1/00 | 分类号: | C02F1/00;C02F7/00;C02F3/02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赵云 |
地址: | 650051云南省昆明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漂移 多功能 净水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国内净水设备,一般都固定安装在地面上,对于大面积的水污染,特别是澡类的污染,基本上是无法应用的。有一种水质“净化船”,可以在水中移动处理面源水体,但由于其体积庞大、造价高昂,因此对于小型湖泊、河道、池塘等是无法应用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漂浮在水面上、可以自由移动的、具有净水和多种功能的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使用该设备进行面源水体污染的处理,具有节能、净化快、充氧、投菌、喷泉景观的功能。
本是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设备由浮力平衡盘、支承杆、水净化器、微生物培养仓、环型进水管、污泥干化箱、中心管组成,中心管通过微生物培养仓与水净化器相连,微生物培养仓通过支承杆分别与浮力平衡盘及污泥干化箱相连,水净化器通过排污管与吸污泵相连,中心管的上侧分别与吸气管及通入微生物培养仓的吸菌管相连、顶部与喷头相连、中部连有吸射水泵,浮力平衡盘及污泥干化箱的下部连环型进水管,并通过加药管与水净化器底侧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净水设备自由漂移在水面上进行水质净化,无需向固定设备那样架设管道和克服巨大的水循环能量,故十分节能,比固定方式净水节能50%;
(2)充分利用了工程净化与生物自然净化机理,水体净化速率比一般的高3倍以上;
(3)由于实施净化过程中进行充氧和投入有效微生物菌,对水生植物和鱼虾创建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鱼虾养殖密度20%,并减少鱼虾发病死亡率30%;
(4)设备的大部分没于水中,浮在水面上的只有浮力平衡盘和喷泉设施,喷水后的景观效果很好,集多种功能的设施相比,投资少70%;
(5)降浊、除藻效率高,设备出水浊度可以比原水降低80%。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使用新型的结构,但本使用新型的结构不限于附图所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漂移式多功能净水设备由浮力平衡盘1、支承杆2、水净化器3、微生物培养仓4、环型进水管5、污泥干化箱13、中心管15组成,中心管15通过微生物培养仓4与水净化器3相连,微生物培养仓4通过支承杆2分别与浮力平衡盘1及污泥干化箱13相连,水净化器3通过排污管11与吸污泵12相连,中心管15的上侧分别与吸气管9及通入微生物培养仓4的吸菌管8相连、顶部与喷头10相连、中部连有吸射水泵7,浮力平衡盘1及污泥干化箱13的下部连环型进水管5,并通过加药管6与水净化器3底侧部相连。
本实用新型运用自然生物净化理论和工程净化技术结合而设计。
小型湖泊、池塘就生物生存条件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区域:上层阳光能透射的区域,藻类得以繁殖。溶解氧含量充足,好氧微生物活跃为好氧区;中层阳光不能透入,溶解氧含量不足,兼氧微生物占优势为兼氧区:底部主要是厌氧微生物占主导,对沉淀于塘底的底泥进行厌氧发酵。厌氧区中生成的CH4、CO2透过上述两区水层,逸出且有可能被好氧层中的藻类利用,生成的有机酸等等,会转移至兼性区,好氧区、兼氧区中的微生物和藻类也会因死亡而下沉至厌氧区、厌氧对其分解,在这样的环境中BOD的去除率,取决于水中的藻类浓度,通常1kg藻类能产生1.6kg氧,在理想环境下产氧率可达300g/m2.d,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大部份分散在微气泡中,使藻类上浮,经常呈现过饱和状态,藻类细胞含碳60%,含氮11%,含磷2%,大部份藻类的最佳光强度为4500~65001x/m2,湖池的生物净化反应主要是塘中的藻,微生物构成的藻一菌共生系统,藻类利用透过的太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新的藻类,一般中午后溶解氧可以高至过饱和,午夜后至凌晨可低至0.5mg/L以下,这样在CO2和O2的援受过程中,有机污染物得到降解,但水中藻类含量过高时悬浮的藻类影响阳光照射深度,使水中的TSS含量增高,且对藻类处理不当会造成二次污染,藻类过量导致水中CODcr、BOD5、TSS,指标也会相应升高而影响水质,通过生态学途径对水体投入有效生物菌,并对藻类增殖进行控制,可以达到净化修饰水质的目的。
这种设备使用时,设备被浮力平衡盘1、支承杆2、托浮在水中,可以自由移动、湖面30cm处的污染水(富藻水)经过环型进水管5、加药管6、水净化器3、在吸射泵7、吸力作用下,对水体净化,净化过的水通过中心管15,被吸射泵7、加压喷射到喷头10、喷射过程中通过吸菌管8、吸入生物培养仓4、中的有效微生物菌液14、吸气管9、吸入大气中的空气,混合后由喷头10喷出,此时净化后的加菌溶气水重新抛入水体中,进行下一轮自然生物净化循环。净化过程中产生的污泥由排污管11、被吸污泵12吸出,排入污泥干化箱13、干化后人工取走。用此原理完成,湖泊、河道、池塘水的面源污染水净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敏;杨荣坤,未经刘敏;杨荣坤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965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U盘夹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铣镀槽毛刺及降低铣刀磨损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