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镍氢镍镉电池组充电器控制电路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16359.9 | 申请日: | 2006-12-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117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23 |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海昌泰电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4 | 分类号: | H02J7/04;H02M7/02 |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粤 | 
| 地址: | 518103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镍氢镍镉 电池组 充电器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器控制电路,尤其是一种镍氢镍镉电池组充电器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镍氢电池具有体积小、容量大、记忆效应小、安全性能好并且环保组合时无需保护板等优点,正广泛应用在电子词典、数码相机、遥控汽车、遥控飞机、动力电池等领域。镍镉电池具有可大电池充放电、安全性能好、组合时无需保护板等优点,缺点是有记忆效应,不环保。但有些需大电流放电工具仍需使用镍镉电池,如移动式电话、移动式电锯等工具以及其它一些需大电流放电之场合。因此,设计适合于镍氢、镍镉电池组之充电器是大势所趋。
目前的镍镉、镍镉电池充电器控制电路存在以下不足:(1)需要人为控制充电时间,否则容易过充电引起电池发热带来火灾隐患,使用极为不便;(2)充电电压和电流固定,不能根据需要选择;(3)充电过程中电池的温升难以控制;(4)充电器对电网产生干扰。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适用于镍氢、镍镉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可选择的脉冲式可控快速充电器控制电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含将市电输入转换成定电压定电流直流输出的电源电路和充电管理电路,充电器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由AC输入、电磁兼容元件、输入整流滤波电路、脉宽调制电路、调压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定电流定电压电路和回馈电路构成。AC输入、电磁兼容元件和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依次电连接后分别输出到脉宽调制电路和调压电路,调压电路的输出依次与输出整理滤波电路、定电压定电流电路、回馈电路和脉宽调制电路电连接,脉宽调制电路对输入进行处理后,输出给调压电路,再经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后为充电管理电路提供输入。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电磁兼容元件主要包含依次电连接的电容CY1、电容CY2、电容CX1、过流开路保护的保险丝F1、热敏电阻THR01、差模电感LF1、突波吸收器ZNR1和共模电感LF2。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输入整流滤波电路主要由桥堆BD1和大电容C1电连接组成。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脉宽调制电路包含芯片IC1、电流检测电阻R18、稳压二极管ZD1、过流保护的电阻R14和电容C8。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调压电路包含脉冲变压器T1、开关管Q01、二极管D1、滤波电容C4、滤波电容C3和电阻R3,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脉冲变压器T1的输出绕组为两组,分别经输出整流滤波电路与芯片IC102和单片机IC103相连;供电绕组经二极管D1与电容C4、芯片IC1依次电连接;初级绕组与电容C3和电阻R3依次电连接;开关管Q01分别与芯片IC1、脉冲变压器T1供电绕组和电流监测电阻R18连接。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输出整流滤波电路包含整流管D101、整流管D102、滤波电容C104、滤波电容C105、滤波电容C101、稳压芯片IC101和滤波电感L101,其中:整流管D101、滤波电容C104、滤波电容C105和滤波电感L101与脉冲变压器T1的一组输出绕组依次电连接,整流管D102、滤波电容C101和稳压芯片IC101与脉冲变压器T1的另一组输出绕组依次电连接。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定电压定电流电路主要包含芯片IC102、输出电流检测电阻R104和可以调整为任一两挡所需电流的开关SW1,其中芯片IC102分别经光耦U1的AK级和稳压管IC104与脉冲变压器T1输出绕组相连;输出电流检测电阻R104分别与脉冲变压器T1输出绕组和充电接地端相连,开关SW1分别与芯片IC102和稳压管IC104相连。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回馈电路主要由光耦U1构成,光耦U1分别与芯片IC102和芯片IC1相连。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充电管理电路包含单片机IC103、晶体管开关Q101、电阻R115、电阻R116和发光二极管LEDA、发光二极管LEDB,其中晶体管开关Q101分别与脉冲变压器T1输出绕组和单片机IC103相连。
其中:充电器控制电路充电管理器还包含与充电器控制电路单片机IC103外接并置于充电电池中的热敏电阻NT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海昌泰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深圳海昌泰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35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