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屏蔽同轴电缆插头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338.7 | 申请日: | 2006-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70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子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和宏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24/02 | 分类号: | H01R24/02;H01R13/648 |
代理公司: |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启首 |
地址: | 518048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屏蔽 同轴电缆 插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高屏蔽同轴电缆插头。
背景技术
IEC插头零件产品的生产所依据的标准是CEI IEC 169-2,其中的屏蔽衰减测试要求在5~1000MHz甚至更高时需要全部通过。现有的同轴电缆插头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般包括金属外壳1、胶芯2和中心钟3,中心针3包括接线部31和插针部32,中心针3插于胶芯2中,胶芯2置于外壳1中,外壳1遮覆插针部3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胶芯2外端侧部开设一个槽口21,如图4所示的同轴电缆插头连接电缆4的示意图,电缆4依次包括铜芯线41、绝缘层42、屏蔽网43和被覆护套44,两者相连时,铜芯线41插入接线部31的内槽(可焊接于其中),电缆4端部被剥离出来的屏蔽网43中的金属丝则扭成一股导线430,导线430穿过槽口21,与金属外壳1的外表面相焊连,如图4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处于图4中S部的铜芯线41因屏蔽网43扭成了一股导线430,显然缺乏屏蔽,从而降低了同轴电缆插头的屏蔽性能。图1至图4中的中心针3为公头中心针,因此,图1至图4反映了(公头式)同轴电缆插头,如图5所示,反映了现有技术中的(母头式)同轴电缆插头,与电缆相连时具有同样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屏蔽同轴电缆插头,以弥补现有技术中造成的局部铜芯线和屏蔽网缺乏屏蔽,从而降低屏蔽性能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中的高屏蔽同轴电缆插头,包括外壳、胶芯和中心针,所述的中心针包括接线部和插针部,所述的中心针插于胶芯中,所述的胶芯置于外壳中,外壳遮覆插针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壳一侧附设尾管,所述的胶芯置于外壳内靠近尾管的一侧,所述的尾管遮覆至超出接线部的末端。
所述尾管的口径小于外壳的口径。
所述的中心针中部设有卡合部,所述的卡合部连接于接线部和插针部之间,该卡合部的外径大于接线部和插针部的外径,该卡合部与胶芯的通孔相卡套。
所述的卡合部具有带有棱角的边缘。
所述的卡合部为多边形棱柱。
所述胶芯的通孔形状与卡合部的形状相对应。
所述的接线部外端附设弧型槽口。
所述的外壳外端开设弹性槽口。
所述的插针部外端开设弹性槽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本实用新型中,外壳一侧附设尾管,胶芯置于外壳内靠近尾管的一侧,尾管遮覆至超出接线部的末端,这样,本实用新型与电缆相连时,与接线部相(焊)连的铜芯线和屏蔽网部分就可由尾管屏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在本实用新型中,尾管的内径大于或等于电缆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与电缆相连时,电缆中未剥线的部分可以完全插入尾管中,也可以使剥离的屏蔽网与尾管相吻接,使得本实用新型与电缆屏蔽层之间实现完全密合相连,从而本实用新型在原理上实现了对铜芯线和屏蔽网的完全屏蔽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屏蔽性能高,且实用性强。另一方面,对于满足同样标准(参数)的屏蔽要求,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则可以相对地减小有关原材料的性能要求,例如,对于电缆屏蔽网的屏蔽性能可以相对的低一点,则可以相对地降低成本,或相关材料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中,卡合部具有带有棱角的边缘(如六角型棱柱),这种卡合部与胶芯的通孔相卡套时,可以增大卡合部与通孔之间发生相对旋转所需要的扭力,增强本实用新型的稳定性与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公头式)同轴电缆插头外观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公头式)同轴电缆插头侧面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公头式)同轴电缆插头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公头式)同轴电缆插头与电缆相连时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母头式)同轴电缆插头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外壳外观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心针外观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胶芯外观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胶芯与外壳装配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心针插入外壳装配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沿A-A垂直剖面装配总成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与电缆相连时的垂直剖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心钟外观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胶芯外观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外壳外观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胶芯与外壳装配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和宏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和宏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