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安全性能极片及含有该极片的锂离子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295.2 | 申请日: | 2006-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974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2-26 |
发明(设计)人: | 沈晞;潘福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02 | 分类号: | H01M4/02;H01M10/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全 性能 含有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极片领域。
【背景技术】
当前商业化的叠片式锂离子二次电池通常是在电池壳体内收纳由多个极片层叠而成的电极组。该叠片式电极组的极片主要由相连的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敷料区域,用于涂覆正负极活性物质;另一部分为电流引出极耳,该极耳采用如下方法制得:在正负极片上预留或刮出一块具有一定长度、宽度的细长未敷料区域,用于引出电流,如中国专利CN03274115中所公开的带有细长极耳的极片。
采用该结构的正负极极片,对于叠片式电池来说,制造工艺相对简便,但是,此结构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1,电池制备过程中,细长的矩形极耳容易断裂,从而导致成品率低,并影响电池容量(断裂后电荷难以释放)以及机械安全性能。
2,如果极耳为上下大小一致的细长矩形,电池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或者滥用条件下,热量会在极耳与敷料区交接处大量聚集,而且此热量也不能及时有效的得到扩散,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恶化。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200420102895公开了一种方法:在叠片电池中采用与极片宽度一致的正负极极耳,并在极耳上横向设置矩形、V形或U形缺口,但此结构一方面过于浪费电池内部空间,电池能量密度很难提升;另一方面,设有缺口的电极组装配困难,成品率低,电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安全性和连接强度的极片。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高安全性和连接强度极片的锂离子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极片,包括敷料区和极耳,所述极耳包括连接敷料区的连接区域端和远离敷料区端的自由端,其中,所述连接区域端宽度大于自由端宽度。
所述极耳的形状为梯形或倒T形或倒Y形。
所述连接区域端的宽度为极片上敷料区宽度的1/6~1。
一种高安全性能锂离子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盖板和极片,盖板上设有极柱,所述极片包括敷料区和极耳,所述极耳包括连接敷料区的连接区域端和远离敷料区端的自由端,极耳的自由端与极柱相电连接,其中,所述极耳的连接区域端宽度大于自由端宽度。
所述极耳的形状为梯形或倒T形或倒Y形。
所述连接区域端的宽度为极片上敷料区宽度的1/6~1。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采用梯形等形状的极耳具有更宽的连接区域,在制作过程中不易断裂,从而极大的提高了电池的机械安全性能和成品率;在极耳与敷料区交接处设置相对较大的电流导通面积。能防止在大电流充放电过程中或者滥用条件下,热量在极耳与敷料区交接处的大量聚集,从而改善了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以及安全性能。又自由端的宽度小于连接区域端的宽度,所以其空间利用率高,易于实现工序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含有梯形极耳的极片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含有梯形极耳的极片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含有倒T形极耳的极片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含有倒Y形极耳的极片示意图;
图5现有技术含有矩形极耳的极片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极芯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电池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极片1包括敷料区2和未敷料的极耳3。敷料区2通过将一定量的浆料均匀涂布在箔片上制得,极耳3通过冲切或者裁切形成,将极耳3连接到敷料区2的部分称为连接区域端31,远离敷料区2的那端称为自由端32。极耳3成梯形,设连接区域端31的宽度为极片1敷料区2宽度的1/3;这样就制得了含有梯形极耳的极片1,采用上述方法制得电池正、负极片后,将正、负极片分别置于离子交换膜焊制的袋中,形成正负极片复合体,然后将正、负极片复合体交错叠置在一起制成极芯,如图6所示。将制得的极芯放入电池外壳4中,正负极耳对应焊在正负极柱上,然后将装配有正负极柱的盖板5与电池外壳4焊接密封,随后注入电解液,密封制成本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本实施例中未描述的内容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不再熬叙。
实施例2
请参考图3,正负极片和电池采用与实施例1类似的方法制得,只是极耳3为倒“T”形,其连接区域端31宽度为极片1敷料区2宽度的1/3。
实施例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2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打鼓及音乐效果的木偶
- 下一篇:一种弹力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