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装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104.2 | 申请日: | 2006-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33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徐广东;谭文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02 | 分类号: | H01M2/02;H01M2/10;H01M2/06;H01M2/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封装 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封装电池,尤指线路板和电芯通过新型连接方式电连接的内置式电池。
【背景技术】
目前内置式锂电池中连接线路板和电芯的方式结构形式主要有:一种是镍带连接方式,通过镍带和电芯点焊连接在一起,然后再锡焊或点焊在线路板上;另一种是导线连接方式,通过导线锡焊将电芯和镍带连接在一起。由于这些传统的连接方式都需要涉及到点焊或锡焊工艺,这个过程比较复杂和麻烦,需要众多的资源支持。
在中国专利CN200420105492中,公开了一种内置式电池,其包括有胶框,线路板和电芯,电芯置于胶框内,线路板置于胶框内并通过镍带与电芯相连。它采用镍带通过点焊的方式连接线路板和电芯,其点焊过程比较复杂和麻烦。
中国专利200520142013.9中,公开了一种封装电池电池,其采用弹性导电部件弹性连接线路板和电池电芯,代替了现有的锡焊连接方式,因此在制备电池时取消了锡焊与浸锡的工序,从而达到了电池无铅化的环保要求。弹性导电部件的弹力可以保证线路板与电池电芯的有效连通,并减少印刷电路板变差对电池质量的不利影响。但是其结构上采用电池外壳,电池外壳分电池面壳和电池里壳,线路板贴在电池里壳上,电池面壳一般暴露在用电器(如手机等)表面,由于连接线路板和电芯间的弹性导电部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线路板粘胶固定在电池里壳上,其连接强度不是很好,若采用螺纹连接等,空间则更是显得狭小而实现起来困难,同时弹性导电部件可能顶起电池外壳,形成电池外壳上的突起,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为解决采用弹性部件连接电芯和线路板时占用额外的空间,连接强度不够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采用新型的连接电芯和线路板的电连接方式,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增大电池空间的可利用效率,而且线路板和弹性连接装置的连接强度很好的封装电池。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封装电池,包括胶框、线路板和电芯,胶框包括用于容纳电芯的电芯室和用于容纳线路板的线路板室,其中,位于电芯室和线路板室之间的胶框中壁上有两个限位孔,弹性连接装置安设在限位孔中,弹性连接装置两端分别与电芯和线路板的正负极端子电连接。
还包括设置在胶框中壁上向线路板室突出的支撑线路板的骨位。
限位孔在骨位上,并穿透胶框中壁和骨位成一通孔。
所述弹性连接装置的两端设置有平滑连接线路板和电芯正负极端子的金属帽或铆钉。
所述弹性连接装置为弹簧或弹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线路板置于胶框线路板室内并通过受压弹簧与电芯相连,去掉了传统的用镍带或导线连接的方式,不需要点焊和锡焊工序,因此也不需要点焊机、点焊夹具、锡焊铬铁、锡焊夹具等设备,同时,弹簧设在穿透胶框中臂和骨位的限位孔中,不占用额外的空间,增大了电池内空间的可利用效率。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因点焊和锡焊操作带来的不良品,同时也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入。简化了生产工序,减少了固定资产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胶框结构示意图;
图2(a)本实用新型线路板安装入胶框前示意图;
图2(b)本实用新型线路板安装入胶框后示意图;
图3(a)本实用新型处于常态下弹簧示意图;
图3(b)本实用新型处在压缩状态下弹簧示意图;
图4(a)本实用新型弹簧装配入限位孔前示意图;
图4(b)本实用新型弹簧装配入限位孔后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电芯结构示意图;
图6(a)本实用新型电芯装配入胶框中示意图;
图6(b)本实用新型电芯装配入胶框后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电芯装入标贴中的电池示意图;
图8本实用新型电池装配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电芯室;2,线路板;3,弹簧;4,电芯;5,标贴;11,限位孔;12,骨位;13,线路板室;14,胶框中壁;41,面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1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多轴联动的激光柔性加工装置
- 下一篇:编织袋之间连线断开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