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6000.1 | 申请日: | 2006-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3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旭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学军 |
主分类号: | A61H7/00 | 分类号: | A61H7/00;A61H9/00;A61H23/02;A61H39/04 |
代理公司: |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向武桥 |
地址: | 518008广东省深圳市福***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头部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健按摩器械,尤其是关于一种头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头部按摩器一般包括按摩头盔及按摩装置,使用时,将按摩头盔佩戴于人体头部,然后通过按摩装置实现对人体头部的按摩,但是,该种按摩器结构复杂且不能够按摩头部穴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能对头部穴位进行按摩的头部按摩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头部按摩器包括头盔、按摩板、按摩气囊、气泵、电磁阀及具有控制电路的控制装置,按摩气囊与气泵和电磁阀连接,该气泵和电磁阀与控制电路连接,该按摩板具有基板及凸设于该基板上并对应头部穴位的按摩触头,该基板的边缘固定在头盔的内表面,该基板的可变形的中部与头盔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收容腔,按摩气囊置于该收容腔内。
所述的按摩触头的表面还附着有与控制电路连接的发热体。
所述的按摩板还设有容置槽,该容置槽内固设有振动电机,该振动电机的电机轴上偏心安装有振动块。
所述的头盔包括经向的第一壳体及纬向的第二壳体,该第二壳体安装在该第一壳体上,且该第一、第二壳体的内表面均设有至少一个按摩板。
所述的第一壳体为圆环状,第二壳体为弧形条状。
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与头盔分离设置的控制盒,气泵及电磁阀均置于该控制盒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按摩气囊的充气和放气,使可变形的按摩板顶起或缩回,实现了对头部的按摩,由于元件少,所以结构简单;通过按摩触头按压头部穴位,实现了对头部穴位的按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佩戴于人体头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3及图4分别为从侧面、后面及正面反映各按摩气囊及按摩穴位的示意图。
图5是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一按摩板、第一按摩气囊及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二按摩板、第二按摩气囊及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第三按摩板、第三按摩气囊及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安装在第一壳体上的第四按摩板、第四按摩气囊、发热体及振动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安装在第二壳体上的第五按摩板、第五按摩气囊及发热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的气路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10,本实用新型头部按摩器包括独立设置的头盔1及控制装置2。该头盔1由经向的圆环状第一壳体11及纬向的弧形条状第二壳体12组成,该第二壳体12的两端均安装在第一壳体11上,且该第一壳体11与第二壳体12围成一个用于容纳人体头部的头围空间13。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均为具有空腔的壳体结构,该第一壳体11的面向人体头部8的内表面111(即壳体面向头部的表面)安装有第一、第二、第三及第四按摩板3、4、5、6,第一按摩板3对应头部的阳白穴A,第二按摩板4对应头部的丝竹空穴B和太阳穴C,第三按摩板5对应头部的太阳穴D,第四按摩板6对应头部的风府穴E和风池穴F,该第二壳体12的面向人体头部的内表面121安装有第五按摩板7,该第五按摩板7对应头顶的百会穴G。各按摩板3、4、5、6、7均由硅胶材料制成的基板31、41、51、61、71和由硅胶材料制成的按摩触头32、42、52、62、72组成,该基板具有弹性,其边缘胶粘固定在对应壳体的内表面,其中部可在受力时拱起变形,该按摩触头凸设于该基板上而用于对头部穴位进行按摩(该按摩触头和基板也可一体成型),各基板的中部均与对应壳体的内表面之间形成一收容腔33、43、53、63、73,各收容腔内均容置有按摩气囊91、92、93、94、95,各按摩气囊均为扁平状,其气嘴伸入壳体的空腔内。各按摩触头32、42、52、62、72的表面还附着有片状发热体30,该发热体30可定位于按摩触头表面开设的凹槽内,也可直接粘附在该按摩触头的表面。该控制装置2包括控制盒21及置于该控制盒内的具有控制电路的电路板。本实施方式中,该收容腔即凹设于按摩板的基板面向壳体的内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学军,未经马学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6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卤阻燃耐候透明聚碳酸酯组合物
- 下一篇:建筑钢结构胶接连接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