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蒸笼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15551.6 | 申请日: | 2006-10-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805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28 | 
| 发明(设计)人: | 张焕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J27/05 | 分类号: | A47J27/0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屈静 | 
| 地址: | 518104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蒸笼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加热蒸食物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蒸笼。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电加热蒸笼通常包括底座、积汁盘、蒸架、隔栅及顶盖,积汁盘放置于底座中,底座具有盛水器,整个盛水器中的水被加热蒸发而对食物蒸煮,蒸汽容易不经过食物而漏出,造成热能损失,另一方面也使底座外壁受热温度过高,而容易引起烫伤。另外,在蒸食物或取食物过程中,积汁盘通常会发生转动,给操作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热效率高而且能防止底座温度过高的电蒸笼。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防止使用过程中积汁盘转动的电蒸笼。
实现以上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电蒸笼,包括底座、发热器、积汁盘、一个或多个蒸架及顶盖,所述积汁盘底部设有通气孔并设置于底座中,所述蒸架逐个重叠设置且最下端的蒸架设置于积汁盘中,所述顶盖放置于最上端蒸架的开口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器上套接有一个圆管形发热器罩。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在所述发热器罩靠近其下端的管壁上设有一个进水口。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积汁盘设有由底部中央向其内部凹陷形成的圆柱形空腔,该空腔与所述发热器罩紧密配合,其底部设有通气孔。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内胆的内壁设有放置所述蒸屉的凸台。
在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顶盖上设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的电蒸笼结构简单,热能损失小,热效率高,可以防止底座温度过高及在在操作中积汁盘发生转动,使用方便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电蒸笼的立体图。
图2为图1中电蒸笼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电蒸笼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蒸笼的立体图。
图5为图4中电蒸笼的拆解示意图。
图6为图5中电蒸笼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考图1、图2及图3,一种电蒸笼包括底座1、发热器2、发热器罩3、积汁盘4、两个蒸架5及顶盖6、时钟控制器7、温控器8及超温熔断器9。底座1上部为一个盛水器12,下端设有一个可拆卸的底板11,时钟控制器7、温控器8及超温熔断器9均固定设置于盛水器12的底部与底板11之间。发热器2固定设置于盛水器12的底部与底板11之间并穿过盛水器12的底部突出里立于盛水器12中。发热器罩3为一管状体,包绕于发热器2在盛水器12中的部分,发热器罩3与发热器2外壁之间有一定间隙,发热器罩3的下部的壁上还设有一个进水口31,当发热器罩3内部的水因蒸发而减少时,盛水器12中的水由进水口31进入补充。积汁盘4为圆筒体,其内底部中央设有一突出内底表面的圆台41,该圆台41由积汁盘4的外底部看为由外底部中央向积汁盘4内部凹陷而形成的一空腔,此空腔与发热器罩3形成紧密配合,可防止积汁盘4在蒸食物或取食物等操作过程发生转动。积汁盘4的内壁上设有供放置蒸架5的凸台42,其顶部高于圆台41的顶部。蒸架5为圆筒体,其底部设有通气孔51,其上端开口处向外翻,其底部直径比主体部分的直径稍大,使各蒸架5逐个重叠放置后留有足够的空间以放置待蒸的食物。顶盖6设置于最上端蒸架5的开口处,其上设有通气孔61。发热器3、时钟控制器7、温控器8和超温熔断器9串联连接,与插头连接,由外部电源供电。时钟控制器7是一个定时器,可以控制电加热的时间,一旦设定的时间到达,即将电路断开。温控器8可采用突跳式温度控制器,其在设定的温度将电路断开,本例中采用145℃的温控器,当发热器2温度达到145℃时,温控器8即将电路断开。超温熔断器9是一个内部装有152℃熔断的保险丝的盒体,用于在温控器8失效的情况下,在发热器温度超过152℃时将电路断路。在底座1外部还设有两个指示灯L1和L2,分别用于指示通电和加热的情况。在底座1的外部还设有加热时间调节按扭,可用于设定加热时间。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大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55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