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升降晾衣架的推拉手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4230.4 | 申请日: | 2006-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0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叶辉;周展民;杨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辉 |
主分类号: | D06F57/00 | 分类号: | D06F5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 晾衣架 推拉 手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晾衣架的配件,尤其是指一种用于升降晾衣架中的推拉手摇器。
背景技术
洗衣、晾衣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晾衣方式是将洗好的衣物挂在衣架上,再用撑杆把衣物向上挂在晾衣杆上,收取衣物也是如此。这些过程较繁琐,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就更不能满足需要,为了弥补这些缺陷,人们研制出了新一代的晾衣器,主要结构是将晾衣杆做成能升降的结构,通过手摇器来控制升降,达到能方便、快捷晾衣的目的。但是,现阶段的晾衣器的手摇器由于结构上的不足,在摇动时存在着结构复杂、操作繁琐费力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易、方便省力、可随意升降晾衣杆的推拉手摇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升降晾衣架的推拉手摇器,包括外壳、手摇部件及外壳内设置的卷绕装置;所述卷绕装置包括沿外壳中轴线设置的传动轴和前、后两组绕线轮以及前、后两组传动自锁机构,传动轴依次贯穿后传动自锁机构、后绕线轮、前绕线轮和前传动自锁机构并伸出外壳前端与手摇部件连接;所述绕线轮在靠近传动自锁机构的一侧面上具有一轴向突伸的制动片;所述传动自锁机构包括套置于固定的套筒结构上的自锁弹簧以及转动套,转动套的中心设有传动槽,转动套的周边具有带缺口的环绕凸缘,自锁弹簧容置于该环绕凸缘内侧,且自锁弹簧两端卡合于所述制动片的两侧;所述传动轴上具有前、后传动块,当传动轴位于推进状态时,其后传动块与后转动套的传动槽配合,而前传动块与前转动套的传动槽脱离配合;当位于拉出状态时,传动轴上的前传动块与前转动套的传动槽配合,而后传动块与后转动套的传动槽脱离配合。
所述固定的套筒结构分别形成在外壳前端的轴承座以及后端的轴承盖上,各套筒结构内部分别设有一轴承;传动轴被前、后传动块分成前段、中段和后段,其前段支承在轴承座套筒结构内的轴承上,后段支承在轴承盖套筒结构内的轴承上;前、后两组绕线轮之间设置有一隔板;所述外壳内设有供轴承盖和隔板固定的固定柱。
所述前、后传动块为穿过传动轴中线的“一”字型传动销或是与传动轴轴线同心的“十”字型传动齿。
所述手摇部件包括一摇杆以及一铰接于摇杆端部的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外壳内设有两套绕线轮及传动自锁机构,通过推拉传动轴使前、后转动套分别转动,进而由转动套带动绕线轮旋转,使晾衣杆得以经由简单的手摇控制构成升降动作,其结构紧凑、操作简易、方便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位于传动轴拉出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前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放大后的传动自锁机构部分横截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位于传动轴推进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放大后的绕线轮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升降晾衣架的推拉手摇器,请参阅图1-6所示,包括外壳1、后盖2,后盖2通过螺栓固定在墙面上,外壳1的后端与后盖2固定连接,沿外壳1的中轴线设置有传动轴3,该传动轴3依次贯穿后传动自锁机构、后绕线轮4、前绕线轮5和前传动自锁机构并伸出外壳前端与摇杆6的一端固定连接,摇杆的另一端铰接一手柄7;前绕线轮5与后绕线轮4的结构相同,其在靠近传动自锁机构的一侧面上具有一轴向突伸的制动片8;外壳前端具有一体成型的轴承座9,其沿轴线向后凸伸有一套筒结构10,该套筒结构10内部设有一轴承11,相应地,在外壳后端设有一轴承盖12,其固定在外壳内的固定柱13上,轴承盖12的中心沿轴线向前凸伸有一套筒结构14,该套筒结构14内部也设有一轴承15;所述传动轴3上具有前、后传动块16、17,该前、后传动块可以为穿过传动轴中线的“一”字型传动销或是与传动轴轴线同心的“十”字型传动齿。传动轴3被前、后传动块16、17分成前段、中段和后段,其前段支承在轴承座套筒结构内的轴承11上,后段支承在轴承盖套筒结构内的轴承15上。前、后两组绕线轮5、4之间设置有一隔板18,该隔板18固定在固定柱1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辉,未经叶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42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窗式自然能量交换技术
- 下一篇:一种甲亢灵片及其生产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