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肿胀注射及负压引流双用球囊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11727.0 | 申请日: | 2006-1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375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 发明(设计)人: | 娄焕民;韩继芹;宫昔愿;王爱英;郭丹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娄焕民;韩继芹;宫昔愿 |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5/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汝银 |
| 地址: | 250013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肿胀 注射 引流 双用球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持续正、负压形成装置,尤适用于肿胀注射和负压引流。
背景技术:
目前,医疗中经常需要加压注射,术后持续负压引流。尤其是整形美容行业开展脂肪抽吸术以来,大面积肿胀注射一直采用50毫升注射器分次手工注射。这不仅容易造成药液洒漏,污染手术台,而且环节复杂,费时费力。术后如需要负压引流,必须另用耗材,增加医疗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小容量注射器单次注射量少,必须分多次反复注射,以及容易洒漏造成污染等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用球囊,它不仅可实现持续单向供气加压,用于肿胀及加压注射,还可以改装为持续单向排气的负压引流器,实现一物多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肿胀注射及负压引流双用球囊,包括硅胶囊,其特征在于,在硅胶囊的一端设置单向进气阀、另一端设置单向出气阀,在单向进气阀和单向出气阀的外端均设有管联接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在所述单向出气阀的外端气道上设有无菌过滤器。
在所述单向出气阀的外端管联接头上连接硅胶管,硅胶管的另一端与插于液体瓶内的不锈钢针头相联接;出液管插于液体瓶内。用于肿胀及加压注射。
在所述单向进气阀的外端管联接头上连接硅胶管,硅胶管的另一端部径向设有多个小孔。用作单向排气的负压引流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单次整瓶液体持续肿胀注射,减少洒漏,省时省力;也可以用为负压引流器,操作简单,一物多用,节约医疗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肿胀及加压注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无菌过滤器、11出气端管联接头、2单向出气阀、3硅胶囊、4单向进气阀、41进气端管联接头、5硅胶管、51小孔、6液体瓶、7出液管、8不锈钢针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该肿胀注射及负压引流双用球囊,在弹性硅胶囊3的一端设置单向进气阀4、另一端设置单向出气阀2,在单向进气阀4的外端设有硬质进气端管联接头41、在单向出气阀2的外端设有硬质出气端管联接头11。单向阀的结构采用现在常用的气单向阀。为避免灰尘等污染,在所述单向出气阀2的外端气道上设有无菌过滤器1。也可同时在单向进气阀4的外端气道上设有无菌过滤器。
如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肿胀及加压注射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单向出气阀2的外端管联接头11上连接硅胶管5,硅胶管的另一端与插于液体瓶内的不锈钢针头8相联接;出液管7插于液体瓶内。
如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负压引流器的结构示意图。在所述单向进气阀4的外端管联接头41上连接硅胶管5,硅胶管的另一端部径向设有多个小孔51。
当用手捏握硅胶囊3时,单向进气阀4关闭、单向出气阀2打开、从而使空气向无菌过滤器1流通,通过硅胶管5、不锈钢针头8向液体瓶6内注气。手松开后,单向进气阀4打开、单向出气阀2关闭,气体进入硅胶囊3内。完成一个注吸循环,如此不断捏握球囊即可实现持续向瓶内输入无菌空气,完成整瓶液体一次持续肿胀注射。
手术完成后,拔去无菌过滤器1和不锈钢针头8,将硅胶管5一端径向剪孔制成引流管,硅胶管5另一端联接于硅胶囊后端硬质连接进气端管联接头41上,就成为负压引流器。捏握硅胶囊3,单向进气阀4关闭、单向出气阀2打开,排出引流液。手松开后,单向进气阀4打开、单向出气阀2关闭,引流液在硅胶囊3内负压的作用下,进入引流管内及硅胶囊3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娄焕民;韩继芹;宫昔愿,未经娄焕民;韩继芹;宫昔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172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