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茶叶盒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1506.3 | 申请日: | 2006-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42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24 |
发明(设计)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 |
主分类号: | B65D85/00 | 分类号: | B65D85/00;B65D77/04;B65D81/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000山东省烟台***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 茶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包装领域,尤其是一种便携茶叶盒。
背景技术
茶水具有抗辐射、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保健功能,因而,受到大家的青睐,然而,目前的茶叶包装可分为盒式、筒式、袋式等主要是针对在办公场所、家庭等固定场所而设计的,携带不大方便,特别是给那些旅游、出差等外出需要喝茶水的人们造成了一定的不便。虽然,市场上也有一些便携式茶叶包装袋,但是其保鲜性能较差,而且若直接装入口袋,受挤压时茶叶易破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便携茶叶盒,该茶叶盒具有携带方便,保鲜性能良好等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便携茶叶盒,由盒体和筒体组合而成,其特点是在盒体的内部装有若干管形筒体,筒体的顶部设有密封盖,筒体的底部设有保鲜颗粒并固定于筒体底部。
所述的管形筒体可以设计成圆管形或者三角管形或者其他管形形状。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茶叶盒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携带方便,直接装入口袋即可,有效地解决了人们在旅途中喝茶水的不便问题;
2、在盒体与筒体的双重保护下,受挤压茶叶不易破碎;
3、由于在筒体的底部设有保鲜颗粒,则保鲜性能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茶叶盒的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茶叶盒的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筒体,21.密封盖,3.保鲜颗粒,4.塑料袋,11.盒盖。
具体实施方式
现参照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茶叶盒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茶叶盒是由盒体1和筒体2组合而成,在盒体1的上部设有盒盖11,内部装有若干管形筒体2,筒体2的顶部设有密封盖21,在筒体的底部设有保鲜颗粒3并固定于筒体2底部。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茶叶包装体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首先,加工制作盒体1和管形筒体2以及筒体密封盖21,筒体2底部封口,顶部开口,盒体1具体尺寸与香烟盒大小相当,筒体2大小根据人们普遍一次冲泡茶叶的量而设计,其形状可是设计成香烟形状或者三棱柱形或者其他几何柱形形状,材料可以选用硬纸、塑料等,然后把保鲜颗粒3固定于筒体2底部,可直接把待装的茶叶从顶部开口处装入筒体2里盖上密封盖21即可;也可以把茶叶装入塑料袋4中抽真空再装入筒体2内。茶叶包装完毕后直接装入口袋随时随地即可饮用。使用时,从口袋中取出盒体1,打开盒盖11取出其中一支管形筒体2,然后打开筒体2顶部的密封盖21,把茶叶倒出即可冲泡。
本实用新型的便携茶叶盒其加工制作非常简单,按照通常的加工方法即可制作。
除上述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其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未经陈罘杲;刘景春;何秀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15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