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扫路车清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1301.5 | 申请日: | 2006-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61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17 |
发明(设计)人: | 纪爱师;纪国清;郭鹏;宫垂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特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H1/08 | 分类号: | E01H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109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扫路车 清扫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路车,特别涉及扫路车中的清扫装置。
背景技术
近些年,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建设进程很快,中国逐渐成为世界加工制造基地。各级政府对环保事业的重视日趋可见,使得扫路车在各大城市得到应用越来越普遍。现在的扫路车使用最多的是纯吸式扫路车,该车的关键部件就是整个清扫装置,它决定着该车清扫路面的洁净程度。此种清扫装置大多数采用对角线型结构,即出风口设置在底盘对角线上,吸口和反吹口分别设置在其两边,吸口前置反吹口后置,此种结构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角线结构使扬尘区域面积减少,导致体积、比重大的垃圾不容易到达吸入口,另外此种结构吸吹口的数量一般为一对,同样造成垃圾收集力度不够好、吸口有残余等缺陷。所以扫路车清扫过后,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吸口处留下的残余,因而解决纯吸式扫路车吸口残留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扫路车吸盘,它解决现有扫路车吸盘存在吸口有残余,清扫不彻底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扫路车清扫装置,包括底盘以及设置在其上的吸口、出风口、反吹口,吸口和反吹口设置在出风口的两侧,出风口缝隙边缘垂直底盘方向向外延伸有侧壁,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呈“W”或波浪形状。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吸、吹口数量至少为两对。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吸口位于“W”形或波浪形出风口的波谷处。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出风口间隙为10~35mm。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出风口侧壁向前倾斜10~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1、本实用新型出风口采用“W”型或波浪型结构,有效增加扬尘区域面积,使垃圾清扫更彻底、干净。2、出风口间隙为10~35mm有效控制了出风量,另外出风口侧壁向前倾斜10~30°,保证吹出的风扬起的路面垃圾能尽可能的靠近吸入口,使吸口在更短时间内吸收更多垃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扫路车吸盘存在吸口有残余,清扫不彻底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扫路车清扫装置,包括底盘1、吸口2、出风口3、反吹口4,其中所述出风口3呈“W”或波浪形状,吸口和反吹口前后设置在出风口3的两侧。所述吸、吹数量至少为两对。所述吸口2设在“W”型或波浪型出风口3的凹陷处。出风口间隙为10~35mm,出风口缝隙边缘垂直底盘方向向外延伸有侧壁,所述侧壁向前倾斜10~30°(取车前进方向为前)。另外,在钢体吸口周边全部安装弹性耐磨橡胶板,有效地保护刚体吸口,而且对整个吸口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扫路车工作时,风从反吹口吹进,经过出风口吹向地面,扬起路面垃圾,然后垃圾在吸口的吸力作用下从吸口进入垃圾箱,完成垃圾的收集,由于出风口设计成“W”或波浪形状,使扬尘区域面积增大,由于出风口侧壁向前倾斜10~30°,保证吹出的风扬起的路面垃圾能尽可能的靠近吸入口,使吸口在更短时间内吸收更多垃圾,从而使垃圾清扫更彻底、干净。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清扫效率高、成本低、易于大力推广。
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W”或波浪形清扫装置,有效解决了解决现有扫路车吸、吹口装置存在吸口有残余,清扫不彻底等问题。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作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特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特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13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密炼机液压上顶栓的油缸
- 下一篇:一种螺旋弹簧串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