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养鱼池曝气释放器无效
| 申请号: | 200620010815.9 | 申请日: | 2006-10-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8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远;陈有光;阮建新;崔明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C02F7/00;A01K63/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0117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养鱼池 释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它涉及一种养鱼池增氧曝气装置,组装式结构,特别是在布气管上方加设一个顶部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的导流罩,实现了提高增氧速率、加快逸散有害气体,便于积污排放的养鱼池曝气释放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养鱼池中多采用带孔布气管和沙粒棒曝气方式,其主体结构多采用铁件来制作,因锈蚀而影响了使用寿命;布气管或沙粒棒池内设置不合理,一般满池布置,出气孔位置高低不一,常出现气泡大小、分布不均匀,影响了增氧效果;布气管或沙粒棒多为固定安装,位置不易调换,影响捕捞及维修操作;由于布置过于集中或分散,造成池中死角太多,污物沉积较多,加之气流、水流无序,易造成池水浑浊,污物分解多,“水呼吸”高,影响了养殖效果。因此,现有的养鱼池曝气装置存在着污物多、水质浑浊、捕捞难、维护不便、耗能高、养殖效果差等诸多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克服现有技术的局限和不足,及选材缺陷,为养鱼池提供一种提高增氧效果、加快有害气体逸散,有利于鱼类代谢物沉积、排放,且外形美观、抗腐结实、制作简便的养鱼池曝气释放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具体实施的:
一种养鱼池曝气释放器,包括布气管、底座、罩体三个部分的组装式结构,主体采用的是塑料材质,表面光滑,所以减少了污物的附着,尤其是解决了锈蚀问题,往往是造成使用寿命太短的主要原因。布气管由多个塑料直管[4]、塑料三通[5]、塑料弯头[6]、塑料管[10]、塑料定位管[15],塑料四通[14]和总进气管[13]各一个,粘接形成一个布气管环网结构,布气管下方由两根装满黄沙[9],用塑料管堵[7]涂上PVC-U专用胶[3]封口的塑料直管[8]做底座,布气管上方一个顶部呈圆弧形、上部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的夹角的导流罩[1]。布气管由多个塑料直管[4]、塑料三通[5]、塑料弯头[6]、塑料管[10]、塑料定位管[15],以及一个塑料四通[14]和一个总进气管[13],采用PVC-U专用胶[3]相互粘接而成的环网结构,其结构结实而稳定。布气管上方设计了定位管,便于安装沙粒棒。当堵塞时,可随时更新。沙粒棒[11]嘴部缠上2~3圈(聚四氯乙烯)密封带[16],并插入布气管每一个塑料定位管[15]管口中。养鱼池可根据需要气量的大小,选用不同规格的沙粒棒调整曝气量,因为相同规格的沙粒棒气泡大小几乎相同,出气量均匀程度比较稳定。底座设计成砂管结构,增加了布气管的稳定性。底座是两根装满黄沙[9],再用塑料管堵[7]涂上PVC-U专用胶[3]封口的塑料直管[8]。可以选择不同管径大小来调整布气管的水平位置。根据捕鱼操作情况,可及时整体位移,便于捕捞操作。底座塑料直管[8]上用PVC-U专用胶[3]粘接平座管卡[2],便于固定布气管。同理,导流罩[1]下端与至少4个平座管卡[2]粘接,便于固定导流罩[1]。布气管加设了圆弧形塑料罩体,导流罩[1]顶部与水平方向形成夹角设置在2~5°之间,上升的气泡产生推动水流的动力,由于流入导流罩的水体含氧量较低,经过罩内小而均匀气泡曝气便于加快增氧,流出导流罩的水体,溶氧较高并产生微弱蜗旋水流,并不断四周扩散,提高了增氧效果,微弱蜗旋水流可以产生向心力,使鱼类产生的代谢废物沉积在池中心,开启排污口,较少的排污量就可将污物顺利排出;曝气的同时,有害气体也可及时逸出。导流罩上方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宜过大,夹角过大所产生的流速过快,而鱼类又有顶水游泳的习性,过分消耗体力,对鱼的生长不利;夹角设置在2~5°之间为宜,这样饲养的鱼如同身处江河、湖泊中,回归自然界,有利于鱼的健康生长。综上所述,该装置较好地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的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养鱼池曝气释放器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养鱼池曝气释放器正视图
图3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养鱼池曝气释放器侧视图
图4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养鱼池曝气释放器A-A剖面图
图5是根据实用新型提出养鱼池曝气释放器安装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未经山东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081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够控制微曲引起的衰减损失的光纤
- 下一篇:双动力液压挖掘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