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康复助行器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10104.1 | 申请日: | 200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0324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王国臻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国臻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代理公司: | 潍坊鸢都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尹金华 |
地址: | 261202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康复 助行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病残者用的带轮的行走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偏瘫病人或下肢伤残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的康复助行器。
背景技术
伴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中老年偏瘫病患者逐年增多,社会上因工伤和交通事故等原因造成的下肢伤残患者也大量存在。目前市场上尚未见有专用于偏瘫病人或下肢伤残患者恢复行走功能的康复器械,偏瘫病人或下肢伤残患者要恢复行走功能,大都离不开患者家人的搀扶,给家庭带来很大负担。如果病人在无人搀扶下独自仅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工具进行行走锻炼,由于自身肌体无力,常常会因摔倒而带来危险。专利号为ZL93209771.5的可调式行走康复车虽然可以帮助病患者锻炼行走功能,减轻患者家人的负担,但其结构复杂,使用调节也不方便,因而未能得以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康复助行器,偏瘫病人或下肢伤残患者可以借助它在无人搀扶下独立行走并自主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行走功能,从而减轻患者家人负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它具有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下端的万向行走轮,所说的支架包括左侧架和右侧架,左、右两侧架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在一起。在左、右两侧架上固定有竖向的套管,套管内通过支撑杆安装有高度可调的腋窝托架。
如上所述康复助行器,其上横杆和下横杆分别由插接在一起的两段构成,从而使本实用新型的宽度可以调节。
使用本实用新型,偏瘫病人或下肢伤残患者可依靠腋窝托架支撑身体,在无人搀扶下独立行走并自主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既解放了陪护人员,又能保证病人安全,通过行走训练达到逐渐康复的效果。本实用新型高度和宽度均可调整,可满足不同高矮胖瘦的病人使用,结构简单,成本低,在我国城乡均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示出了其整体结构;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图2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所示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具有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下端的万向行走轮,支架包括左侧架2和右侧架3,左、右两侧架2、3的上部和下部分别通过上横杆9和下横杆10连接在一起。上横杆9和下横杆10分别由插接在一起的可以伸缩的两段套管构成,从而可以调整宽度,宽度调好后,两段套管由销柱锁紧。为保证左、右两侧架2、3的连接强度,在上横杆9的后侧还有一根连接左、右两侧架2、3的加强横杆8,该加强横杆8也由插接在一起的可以伸缩调节的两段套管构成。左、右两侧架2、3分别由上支杆11、下支杆12、前支杆13、后支杆14连接构成,万向行走轮1分别安装在前支杆13、后支杆14的下端。在上支杆11和下支杆12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竖向的套管4,套管4内通过支撑杆6安装有高度可调的腋窝托架7,套管4和支撑杆6上带有调节孔,腋窝托架7的高度调整好后,通过插在调节孔内的销柱5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国臻,未经王国臻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101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臂式掘进机
- 下一篇:一种新型鞋用吸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