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返料器布风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20009279.0 | 申请日: | 2006-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21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07 |
发明(设计)人: | 宋德才;王正博;陈晓明;宋建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10/20 | 分类号: | F23C10/20;F23C10/26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秀福 |
地址: | 250023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料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布风风室。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是保证固体颗粒循环的关键设备,它将分离器分离下来的飞灰送入炉膛再燃,以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它的作用既要保证循环物料从负压区往正压区输送,又要保证封住炉膛烟气通过飞灰循环回路反窜分离器。在采用高温分离器的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循环物料温度高达800℃以上,故控制循环物料流动采用非机械方式,从高温分离器收集下来的高温循环灰,在返料器立管中形成料位,运行时采用返料风机在返料器底部充气,利用从布风板风帽吹出的松动风和返料风,把从分离器收集下来的大量高温循环灰不断回送到炉内。现有的循环流化床锅炉返料器布风风室普遍采用单风室结构,虽能够在一定范围自动适应负荷变化的需要,不需人为调节,但这种结构型式的返料器存有如下缺点,当锅炉燃用煤种变化较大时或锅炉负荷调整较快时,返料器很容易堵塞,锅炉被迫停止运行。同时,在清理返料器时非常危险,稍有不慎很容易烫伤人员,影响锅炉的经济安全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返料器不易堵塞从而能保证锅炉经济安全运行的返料器布风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返料器布风装置,包括风室、布风板和风帽,布风板设置于风室内的上部,布风板上分布有风帽,风室的上方开有返料灰入口,风室的上方侧面开有返料灰出口,其特殊之处在于所述的风室分为左风室和右风室,返料灰入口设置于右风室的上方,返料灰出口设置于左风室的上方侧面,左风室与右风室并联于一体共用一个布风板和一个隔板。
为了在左风室与右风室的布风板上得到不同的风速、风量,满足返料的需要,所述左风室的下部设置有阀门,所述右风室的下部也设置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的返料器布风装置,其结构型式是双风室结构,左风室与右风室的下部均设置有阀门,可以根据锅炉燃用煤种的变化或锅炉运行工况,通过调节阀门在左风室与右风室的布风板上得到不同的风速、风量,从而保证返料灰在返料装置中流动顺畅。本实用新型的返料器布风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操作方便,成本也较低,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返料器布风装置的示意图。
图中:1-阀门,2-左风室,3-布风板,4-返料灰出口,5-返料灰入口,6-风帽,7-右风室,8-阀门,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返料器布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左风室2与右风室7并联于一体共用一个布风板3和一个隔板9,由钢板焊接而成四周封闭的箱体,布风板3设置于左风室2和右风室7内的上部,布风板3上在安装风帽6的地方开有孔,风帽6安装在布风板3的孔上,布风板3与左风室2和右风室7封闭焊接牢固。右风室7的上方开有返料灰入口5,左风室2的上方侧面开有返料灰出口4。左风室2的下部设置有阀门1,右风室7的下部设置有阀门8。
本实用新型的返料器布风装置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凡是设置并联于一体的左、右风室并在每个风室上设置有阀门的结构,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济南锅炉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2000927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