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无效
申请号: | 200610201286.5 | 申请日: | 2006-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1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刘长春;甘小林;何友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及其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器用的背光模组及其导光板。
背景技术
目前各类液晶显示器主要采用面板和背光模组的组合结构,背光模组主要提供亮度均匀的面光源,面板对光线进行调制以实现显示的功能。
请参考图1,传统的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100、一反射片200、一导光板300、一扩散片400、一下层增光片500、一上层增光片600和一框架700。所述光源100为点光源或线光源。所述导光板300引导所述光源100所发出光线的传输方向,用于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所述反射片200将所述导光板300底部漏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板300,所述导光板300再引导所述反射片200反射的光线的传输方向,以提高所述光源100的光线利用率。所述扩散片400包括一基板410和设置于所述基板410上的一扩散层420,所述扩散层420包括若干扩散粒子。所述扩散片400用于将从导光板300射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使光线更均匀。所述下层增光片500包括一基板510和设于所述基板510上的棱镜520。所述下层增光片500和上层增光片600将光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进行聚光处理以增加亮度。所述框架700将所述光源100、反射片200、导光板300、扩散片400、下层增光片500和上层增光片600收容于其中,起固定和保护作用。所述框架700由工程塑料材料制成。
传统的背光模组需要使用扩散片400和下层增光片500对导光板300射出的光线进行处理以提供均匀的面光源,故传统背光模组的多层结构存在材料费用高,制造流程复杂等缺点。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降低材料成本的背光模组;另有必要提供一种在所述背光模组中应用的导光板。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光源、一导光板和一框架,所述导光板引导所述光源所发出光线的传输方向,所述框架将所述导光板和所述光源收容于其中,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置若干规则分布的凸起,所述基板中间设置一层粒子。
一种导光板,包括一基板,所述基板包括上表面及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上设置若干规则分布的凸起,所述基板中间设置一层粒子。
相较于传统技术,所述导光板将传统背光模组中导光板、扩散片及下层增光片的功能有效整合为一体,应用所述导光板的背光模组保持了传统背光模组的功能并省去了传统技术中扩散片及下层增光片的使用,简化了背光模组的结构,能够降低背光模组的材料成本,并使得背光模组更加轻薄。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的背光模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2,本发明背光模组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光源10、一反射片20、一导光板30、一上层增光片60和一框架70。所述框架70为顶部有开口的长方体形状。所述框架70将所述光源10、反射片20、导光板30和上层增光片60收容于其中。所述光源10为点光源或线光源。
所述导光板30引导所述光源10所发出光线的传输方向,用于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所述导光板30包括一基板31,所述基板31采用压克力材料制成,以使导光板30具有较强的光穿透性。所述基板31包括一上表面32及一下表面34。所述下表面34上设置若干网点36,所述网点36将进入所述导光板30的光线进行反射、折射等处理从而将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所述反射片20将所述导光板30底部漏出的光线反射至所述导光板30。所述基板31中间均匀分布一层树脂粒子35,所述树脂粒子35可将所述基板31下表面34射来的光线进行散射,使光线更均匀。所述树脂粒子35的直径可根据设计需要变更,树脂粒子35的直径范围一般为1nm~10mm。所述导光板30的上表面32进行V槽切割处理或激光处理成与下层增光片类似的分布均匀的V形槽38,从而在所述导光板30的上表面32上形成相互平行的三棱镜状凸起以将光线进行聚光处理增加亮度。所述导光板30上表面32射出的光线再经过上层增光片60从背光模组射出。所述凸起还可有其他实施方式,如在导光板30的上表面32上设置若干基本相互平行的截面为多边形的棱镜状凸起,或设置若干基本相互平行的曲面状凸起,只要所述凸起规则分布,使得光线从所述导光板30的上表面32集中出射,能够提高出光亮度即可。
所述背光模组中的导光板30将传统背光模组中导光板、扩散片及下层增光片的功能有效整合为一体,保持了原背光模组的功能并省去了传统技术中扩散片及下层增光片的使用,能够降低背光模组的材料成本,简化了背光模组的结构,并使得背光模组更加轻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20128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