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沥青烟气处理方法及其焚烧炉有效
申请号: | 200610200881.7 | 申请日: | 200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9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发明(设计)人: | 陈书昌;陈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3G7/08 | 分类号: | F23G7/08;B01D53/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刘楠 |
地址: | 550004***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沥青 烟气 处理 方法 及其 焚烧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烟气处理方法及其焚烧炉,属于环境保护中沥青烟气的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对来自混捏机、成型机所产生的沥青烟气普遍是采用炭粉吸附器吸附沥青烟气焦油的处理方法,这种处理沥青烟气的方法不仅存在着处理效果差、对环境污染较严重的问题,而且还存在着运行费用较高、不易管理的问题。因此现有的沥青烟气处理技术是不能根本解决沥青烟气对环境的污染的,这已成为一个老大难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较好、运行费用较低、并且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沥青烟气处理方法及其焚烧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本发明的沥青烟气处理方法是先将沥青烟气通入到焚烧炉中进行焚烧,然后再将被焚烧后的沥青烟气所形成的尾气排放。
在将沥青烟气通入到焚烧炉中进行焚烧时,同时向焚烧炉中加入天然气和空气与沥青烟气混合后再进行焚烧。
在将尾气排放时,将其被排放的尾气重新返回到焚烧炉中经再一次焚烧后,再进行排放。
本发明的沥青烟气焚烧炉为:它包括支撑座(1),在支撑座(1)上安装有炉体(2),在炉体(2)内设有采用耐火砖层(3)围成的炉膛(4),在炉体(2)的一端设有汇集沥青烟气用的进口管(5),并且进口管(5)与炉膛(4)相通,在炉体(2)的另一端设有排放炉膛(4)内尾气用的尾气接管(6),在炉膛(4)中安装有点火装置(7)。
在炉体(2)内设有采用耐火砖层(3)围成圆筒形状的炉膛(4),并且耐火砖层(3)为采用高强轻质粘土耐火砖砌筑的二层式环形结构。
在炉体(2)上还设有天然气进管喷头(8)和空气进管(9),天然气进管喷头(8)和空气进管(9)与炉膛(4)相通。
进口管(5)通过设在炉膛(4)前端的并按圆周分布排列的沥青烟气细管(10)与炉膛(4)相连通。
在炉体(2)上还设有2~6个通入炉膛(4)内的天然气喷咀(11)。
在炉体(2)上还设有测压管(12)、分析器接口管(13)、扫描仪接管(14)、人孔门框(15)、热电偶套管(16)和观察孔(17);在尾气接管(6)上还设有能与沥青烟气进口管(5)相连通的尾气循环接管(18);在进口管(5)的颈部还装有螺纹管(19)。
在炉体(2)与耐火砖层(3)之间设有一层陶瓷纤维机制板层(20)。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将沥青烟气通入到焚烧炉中进行焚烧,使其沥青烟气中的沥青被充分燃烧净后才将其尾气排放,大大降低了沥青烟气对环境的污染。而且本发明的沥青烟气焚烧炉的进口管(5)通过设在炉膛(4)前端的并按圆周分布排列的沥青烟气细管(10)与炉膛(4)相连通,它能使沥青烟气进入炉膛内后成旋转环绕状,从而大大增加了沥青烟气的细分和焚烧时间,为沥青烟气的完全燃烧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效果非常明显;而且本发明在炉体(2)内设有采用耐火砖层(3)围成圆筒形状的炉膛(4),并且耐火砖层(3)为采用高强轻质粘土耐火砖砌筑的二层式环形结构,这种设计可以减少其耐火材料使用重量的40%,也减轻了整台炉子的自重;此外,本发明在炉体(2)上还多设了2~6个通入炉膛(4)内的天然气喷咀(11),这些天然气喷咀为斜角度喷入方式,这对炉膛内气体涡流循环对流起了加速燃烧的作用,能使沥青烟气得到更加充分的燃烧;另外,本发明在尾气接管(6)上还设有能与沥青烟气进口管(5)相连通的尾气循环接管(18),该尾气循环接管的配置为特殊情况下沥青烟气燃烧不完全提供了再次燃烧的途径,其使用效果很好。因此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具有处理效果较好的优点,而且还具有运行费用较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焚烧炉的炉膛前端的沥青烟气细管分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来自混捏机、成型机所产生的沥青烟气,用烟管将沥青烟气通入到一个焚烧炉中进行焚烧,然后再将被焚烧后的沥青烟气所形成的尾气排放;在将沥青烟气通入到焚烧炉中进行焚烧时,最好向焚烧炉中加入天然气和空气与沥青烟气混合后再进行焚烧,这样可以更好地将烟气中的沥青烧尽;在将尾气排放时,为了防止尾气中还含有未烧尽的沥青,可将其被排放的尾气重新返回到焚烧炉中经再一次焚烧后,再进行排放。
在采用本发明的方法处理沥青烟气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的焚烧炉进行焚烧,但是最好是采用本发明的沥青烟气焚烧炉进行焚烧为好。制作本发明的沥青烟气焚烧炉时,先按设计要求用钢板焊接成炉底支撑座(1),一般用四个支撑座即可承受整台炉子的重量,安装时将其与土建预留螺栓连接固定;炉体(2)用钢板拼卷焊成圆筒后,按设定尺寸安放在炉底支撑座(1)上,在炉体(2)内制作出采用耐火砖层(3)围成的炉膛(4),最好将炉膛(4)制作成圆筒形状,并将耐火砖层(3)制作成采用高强轻质粘土耐火砖砌筑的二层式环形结构;然后在炉体(2)的一端制作出汇集沥青烟气用的进口管(5),使进口管(5)与炉膛(4)相通,为了使沥青烟气在进入炉膛后得到更好的燃烧,可采用设在炉膛(4)前端的并按圆周分布排列的沥青烟气细管(10)将进口管(5)与炉膛(4)相连通;在炉体(2)的另一端制作出排放炉膛(4)内尾气用的尾气接管(6),并在炉膛(4)中安装上点火装置(7),点火装置(7)可采用市场上的成品进行安装;沥青烟气中的沥青虽然是可燃物体,但是其燃烧效果并不太好,为了更好地将沥青烧尽,最好是在炉膛中加入天然气和空气与沥青一起燃烧,因此在炉体(2)的前端还应制作一个能够向炉膛内加入天然气和空气并能使其与进入炉膛的沥青烟气混合的天然气进管喷头(8)和空气进管(9),使天然气进管喷头(8)和空气进管(9)与炉膛(4)相通;为了在工作时能够更好地根据需要控制炉内的燃烧情况,可在炉体(2)上设3个通入炉膛(4)内的天然气喷咀(11),以便能更好地向炉膛内加入天然气;为了在工作时更好地了解炉膛内的工作情况,便于对炉子的测温、测压、检测、观察、点火等控制,可在炉体(2)上安装用于测量和观察用的测压管(12)、分析器接口管(13)、扫描仪接管(14)、热电偶套管(16)和观察孔(17),热电偶套管(16)和测压管(12)分别设为二个,并将其分别设在不同的部位,使其能真实的反映不同部位的温度,这样才能对炉子进行有效的控制;观察孔(17)应按一定的角度安装,使其角度能正好便于对燃烧火焰的观察;在进口管(5)的颈部装一个螺纹管(19),以便对进入的沥青烟气进行监测;为了维护方便,可在炉体(2)上制作一个人孔门框(15);为了能使尾气再循环燃烧,可在尾气接管(6)上装一个能与沥青烟气进口管(5)相连通的尾气循环接管(18),这样即可在焚烧不完全的情况下用外连接管的方式将焚烧过的烟气尾气引到沥青烟气进口处,再次进行焚烧;为了使整个焚烧炉的保温效果更好,制作时,可在炉体(2)与耐火砖层(3)之间设一层陶瓷纤维机制板层(20)作为保温层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未经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200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