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腔镜下游离目标处理袋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71391.9 | 申请日: | 2006-12-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12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1-30 | 
| 发明(设计)人: | 张辉;陈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辉;陈睿 | 
| 主分类号: | A61B17/221 | 分类号: | A61B17/221;A61B17/9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广东省广州市流花路1***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腔镜下 游离 目标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腔镜的医疗器械,适用于各种腔镜,尤其是在膀胱镜、输尿管镜的辅助下处理器官腔内游离目标。
背景技术
结石在我国是高发疾病,近年来腔镜取石术取得了喜人的发展,但此术仍存在诸多限制和不足。比如直径大于2.0厘米或多发性的膀胱结石仍然需要开放性手术摘除。一些结石虽然可以通过腔内碎石术治疗,但手术难度大,耗时长,并发症也多。众多腔内碎石技术在扩大了腔镜运用范围的同时也增加了术后治疗内容,带来并发症。
必须提到的是,以往有袋形工具运用于腔镜下,但都只限于目标的采集(如本发明之实施例1),而且操作复杂。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发明一种带钢片圈(1)的柱形袋(4),使实施手术者能在腔镜的帮助下将人体器官腔内的游离目标置入袋中直接取出,或者进一步处理后取出。
技术方案:一种包括钢片圈(1)、柱形袋(4)的处理袋。钢片圈(1)由弹性钢片条制成,钢片条在中点局部重叠增厚形成柄(2),另一端成合页关节活动端(3),柄(2)上连有引导线(5)。柱形袋(4)袋口牢固附着在钢片圈(1)上,袋底呈“凸”字形,凸出的是袋中袋(6)。钢片圈(1)在自由状态下成近似圆形,当腔钳夹住柄端(2)时钢片圈(1)对袋口具有良好支撑。钢片圈(1)轻度受压即可被完全压扁,行于内径较小的管腔内。
根据处理袋规格及目的不同,钢片圈(1)舒展时内直径可为0.5~6厘米,钢片的宽可为0.5~3毫米,厚可为0.5~2毫米,柱形袋的长度可为3~50厘米,袋内直径可为0.5~6厘米,引导线长度也可根据需要设计,袋的内、外面可为超光滑,质地可为防酸、透明、不透明、荧光、超强韧度等等,袋中袋(6)的内直径可根据术前判断的目标直径选择适当大小。以上举例的尺寸和质地,是否完全可行或者有更多选择,需要在临床实际运用中探索。
技术效果:
实施例1:在腔镜的帮助下将取物钳不能直接取出、而直径略小于工作通道内径的目标收集入袋,由于袋壁薄占位少可以直接将袋拉出。其效果是,在不增大镜鞘外直径的情况下扩大了腔镜可直接取出物的直径。
实施例2之1:对于直径大于工作通道内径的、多发性的、同时可溶解于腐蚀性液体的目标,可以在腔镜的帮助下将其纳入袋中,将袋口拉出到体外,然后从袋口灌入腐蚀性液体将目标溶解后取出。其效果是避免了一些开放性手术和部位代替了腔内碎石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医疗费用和住院时间。
实施例2之2:不溶于腐蚀性液体、或者不适合使用腐蚀性液体溶解的目标在实施各种碎石术时可先将目标置入袋底,袋口拉到体外后,剪除钢片圈,取出全套腔镜,将其从袋内重新插到原来的深度,在腔镜下将目标推入袋中袋,再进行腔内碎石术。这样可以在碎石时固定结石以提高碎石命中率和避免器官内壁粘膜损伤,在碎石后收集结石碎片。其效果在于减少后继治疗和术后尿道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
另外实施例2之2也可以用于腔镜下实施其他处理,其作用在于避免操作时损伤附近正常组织和分块处理后方便地完整取出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图2:本发明实施例合页关节活动端的主视图。
图3:本发明实施例2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包括钢片圈(1)[含腔镜钳夹持之柄端(2),合页关节活动端(3),引导线(5)];袋口牢固附着在钢片圈(1)上的柱形袋(4),和位于柱形袋(4)袋底的袋中袋(6)。
实施例1:较小已游离目标
第一步:腔钳夹住圈柄(2)将钢片圈(1)送入腔镜工作通道,在通道内钢片圈(1)被完全压扁并顺利前行,当钢片圈(1)完全进入患者器官腔时由于自身的弹性成近圆形。
第二步:在腔镜窥视下通过腔钳支配钢片圈(1),将目标套入袋(4)中。
第三步:腔钳夹持柄(2)直接将袋(4)拉出。
实施例2:
1)、较大的可腐蚀目标
第一、二步同实施例1。
第三步:待所有目标入袋(4)后,腔钳夹持柄(2)将钢片圈(1)拉入工作通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辉;陈睿,未经张辉;陈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139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站与核心网的混合连接方法
 - 下一篇:外壳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