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讯系统及其相关的功率管理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70093.8 | 申请日: | 2006-12-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杨木荣;马金沟;邱振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B1/3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蒲迈文;黄小临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讯 系统 及其 相关 功率 管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讯系统及其相关的功率管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利用同步帧(frame)中的固定时隙或是随帧而变化的时隙,以降低系统整体功率消耗的功率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通讯系统中,如何有效降低耗电量,一直是一个设计上极大的挑战。一般而言,功率的消耗是以电路层级考虑,主要可分为动态以及静态功率消耗。因此,便有许多针对降低静态功率与动态功率消耗的方法相继被提出。动态功率消耗主要是与负载电容的电容值、操作电压以及工作频率相关,因此动态频率调制(Dynamic frequency scaling)以及动态电压频率调制(Dynamic voltage and frequency scaling,DVFS)的方法于是被用来降低功率的消耗。
传统的降低功率消耗方法是从电路层级上去考虑。一般的做法是改变稳压器(regulator)来降低电压,但如此的省电效果有限,且改变稳压器的设计并不容易实际操作,容易增加整体的设计成本。另外,传统射频芯片(RF)也只能切换成传送或接收状态(RX/TX),也无法有效降低功率的消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功率管理方法以及应用此管理方法的通讯系统,以通讯协议的系统层级上去考虑,利用同步帧(frame)中的固定时隙或是随帧而变化的时隙来启动或关闭相对应的模块,以降低移动子机整体的功率消耗。同时,还可结合在电路层级上用到的动态电压频率调制等技术,来更有效降低整体的功率消耗。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功率管理方法,用于一通讯系统,其中该通讯系统可操作于一第一模式,且其包括至少一装置,其具有一对应第一模式的第一模块,且此装置可设定于一正常模式或一省电模式。此方法包括:首先,读取一帧数据中的一标示数据(map),其中标示数据中标示一对应第一模式的第一时间点。接着,根据标示数据所标示的第一时间点,决定当通讯系统操作于第一模式时,装置的第一模块设定于正常模式或省电模式。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通讯系统,包括至少一装置以及一功率管理模块。其中,通讯系统可操作于一第一模式。此装置具有一对应第一模式的第一模块,且装置可设定于一正常模式以及一省电模式。功率管理模块读取一帧数据中的一标示数据,此标示数据中标示一对应第一模式的第一时间点。功率管理模块根据标示数据所标示的第一时间点,决定当通讯系统操作于第一模式时,装置的第一模块设定于正常模式或省电模式。
下文特举出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一已知通讯系统示意图。
图2显示在时分多任务(TDD)模式下的帧结构图。
图3显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通讯系统示意图。
图4显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管理方法流程图。
图5显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管理方法,于接收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6显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管理方法,于传送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7显示另一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功率管理方法,于传送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显示一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中断应用示意图。
附图符号说明
100~通讯系统;
110~基站;
120~移动子机;
122~天线模块;
124~射频;
126~基频;
128~介质访问控制;
1262~模拟基频模块;
1264~数字基频模块;
DL-MAP、UL-MAP~标示数据;
300~通讯系统;
310~射频(RF);
320~模拟数字转换电路(ADDA);
330~基频(BB);
340~介质访问控制(MAC);
350~功率管理模块;
360~中断处理模块
380~微处理器;;
370~系统总线;
390~ASIC芯片;
RF_RX、ADDA_RX、BB_RX、MAC_RX~接收模块;
RF_TX、ADDA_TX、BB_TX、MAC_TX~传送模块;
ISR~中断服务例程;
S410-S420~步骤;
S510-S590~步骤;
S610-S650~步骤;
S710-S720~步骤;
INT-1、INT-2、INT-3、INT-4~中断向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7009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行走式机械中使用的可伸缩支承装置
- 下一篇:蓝牙装置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