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烯烃的催化加氢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9777.6 | 申请日: | 2006-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95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温朗友;俞芳;赵福军;闵恩泽;管炳伟;喻惠利;时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11/02 | 分类号: | C07C11/02;C07C5/02;C10G4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029***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烯烃 催化 加氢 方法 | ||
1.一种烯烃的催化加氢方法,该方法包括在烯烃氢化条件下和加氢催化剂存在下,将烯烃在反应器中与氢气接触反应,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包括互相连通的反应塔和反应釜,反应塔位于反应釜之上,所述氢气从反应釜底部进入反应釜,所述烯烃从反应塔和/或反应釜的中上部进入,与氢气逆流接触,在加氢反应的同时进行产物的分离,回收反应塔塔顶馏出的加氢后的轻质馏分和反应釜釜底的加氢后的重质馏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从反应塔的中上部进入,烯烃的入口与反应塔塔顶的距离与反应塔总的高度的距离的比例为0-0.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从反应塔的中上部进入,与氢气逆流接触,加氢催化剂的入口与反应塔塔顶的距离与反应塔总的高度的距离的比例为0-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塔塔顶的温度为50-200℃,所述反应釜釜底的温度为60-300℃,且反应塔塔顶温度不高于反应釜釜底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塔为填料塔和/或板式塔,所述填料塔的理论塔板数或者所述板式塔的塔板数为1-100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填料塔装填有拉西环、鲍尔环、阶梯环、鞍型环、弧鞍型、矩鞍型、θ网环、压延孔环、板波纹与网波纹规整填料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板式塔安装有泡罩、筛板、斜孔、浮阀中的一种或几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冷凝器,冷凝器与反应塔的顶部连接,加氢后的轻质馏分经冷凝器液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回流装置,回流装置与冷凝器和反应塔的顶部连接,加氢后的轻质馏分经冷凝器液化后进入回流装置,一部分从塔顶逸出,另一部分回流到反应塔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回流装置的回流比为0.5-3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反应器还包括分离器,所述分离器与反应釜的底部连通,加氢后的重馏分和催化剂从反应釜底部进入分离器,使加氢后的重馏分与催化剂分离,所述催化剂返回反应塔和/或反应釜循环再用,所述加氢后的重馏分回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分离器为沉降器、连续过滤器、旋液分离器、离心过滤机、膜分离器、蒸发浓缩器、萃取分离器中的一种或几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3或10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加氢催化剂为固体加氢催化剂和/或液体加氢催化剂,所述固体加氢催化剂为粒子直径为0.1-200微米的雷尼镍、非晶态镍合金、Ni/SiO2、Ni/Al2O3、Co/Al2O3、Pd/Al2O3、Pd/C催化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液体加氢催化剂为齐格勒-纳塔型加氢催化剂和/或离子液体加氢催化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氢化的条件包括反应压力为0.1-5兆帕,氢气/烯烃体积比为2-1000,以主催化剂中过渡金属计,催化剂在烯烃、氢气和催化剂的混合物中的含量为100-200000pp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烯烃为直链或支链C4-C30内烯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977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起重机斜吊限制装置
- 下一篇:纯棉织物纬向弹力的整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