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频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8646.6 | 申请日: | 2006-1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7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赖颖俊;黄俊铭;曾冠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5/00 | 分类号: | H01Q5/00;H01Q21/30;H01Q9/30;H01Q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魏晓刚;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天线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多频天线结构。
背景技术
无线个人局域网络(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WPAN)、无线局域网络(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及无线广域网络(wireless wide areanetwork,WWAN)等各种无线网络或系统装置间的连接与沟通,均可通过装设于其中的天线设备来实现。
一般来说,各种无线装置的天线可以设计为外接或者是内建于装置之中。例如,一些笔记本计算机会将外接天线设置在屏幕的顶端,或是将外接天线设计在PCMCIA卡上,通过此接口与计算机沟通。此类外接式天线设计,由于显露于外在环境,可需要较高的成本,且容易受到破坏。而另一种设计,则是将天线直接内建于笔记本计算机之中。
此种内建式天线的设计,可以克服外接式天线所带来的缺点,例如可以保持计算机装置整体的美观与一致性,并且能够降低天线受到意外而造成损害的机率。然而,当天线内建于空间有限的小型计算机装置内时,可能会对天线的效能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各种可携式计算机装置均往轻薄短小的方向制造,因此内建式天线必须配合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的空间来设计出适当结构,以及提供足够的天线效率。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多频天线,用以在无线装置例如笔记本计算机内,利用有限空间来提供无线信号的传送与接收。
根据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提出一种多频天线,用来接收第一频率与第二频率的信号。此多频天线具有接地部、第一传导组件、第一辐射部、第二辐射部。第一传导组件具有传导构件与接地构件,接地构件一边与传导构件垂直连接,另一边与接地部相连。第一辐射部则用来接收第一频率信号,并连接于传导构件。第二辐射部则用来接收第二频率信号,和第一辐射部间隔一预设距离与传导构件相连接。其中第一辐射部位于接地部与第二辐射部之间。
而此多频天线可设至于一个立体空间中,立体空间分别为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及第四面。第二面与第一面大体垂直。第三面大致平行于第二面,且与第一面互相垂直。第四面则大致平行于第一面,且与第二面和第三面大致互相垂直。多频天线则包括接地部、第一传导组件、第一辐射部和第二辐射部。接地部设置在第一面上。第一传导组件具有传导构件与接地构件,接地构件位于第二面上,其一边与传导构件相连,另一边与接地部相连。第一辐射部用来接收第一频率信号,并连接于传导构件上,第一辐射部分布于第二面及第三面上。第二辐射部用来接收第二频率信号,和第一辐射部间隔一预设距离与传导构件相连接,其中第二辐射部位于第二、三、四面上。此外,多频天线更加装被动组件与寄生结构来提高第一辐射部及第二辐射部的频率响应。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多频天线,在可携式计算机装置的狭小空间中,可提供良好的无线信号传送与接收效率。
附图说明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平面展开图。
图2A至图2E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多频天线各部位的平面分解图。
图3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中,天线平面结构弯折所沿折线的示意图。
图4A至图4D为依照本发明实施例多频天线不同角度的立体视图。
图5为多频天线的各部位尺寸图。
图6为多频天线在没有被动组件及寄生结构下的电压驻波比。
图7为多频天线在没有被动组件及寄生结构下的天线效率。
图8为多频天线装设被动组件但无寄生结构的电压驻波比。
图9为多频天线装设被动组件但无寄生结构的天线效率。
图10为多频天线装设被动组件及具有寄生结构的电压驻波比。
图11为多频天线装设被动组件及具有寄生结构的天线效率。
图12为实施例中天线于0.8GHZ至2.5GHz的S21参数测量结果。
图13为实施例中天线在2GHZ至6GHz的S21参数测量结果。
图14为依照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多频天线平面展开图。
图15另一实施例的多频天线的电压驻波比。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0:多频天线 144:L型延伸部
110:接地部 146:第一延伸部
120:第一传导组件 150:寄生结构
122:传导构件 152:接地连接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启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864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