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8381.X | 申请日: | 2006-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281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周茜;李乐民;王晟;徐世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Q11/00 | 分类号: | H04Q11/00;H04L12/26;H04L12/56;H04B10/1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流量 预测 周期性 自适应 汇聚 方法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OBS(Optical Burst Switching,光突发交换)是一种交换粒度介于OCS(Optical Circuit Switching,光路交换)和OPS(Optical Packet Switching,光分组交换)之间的交换技术。它比OCS更加灵活高效,能很好的支持突发性的分组业务,同时又降低了对光器件的要求,是下一代光网络的有效方案。OBS的核心思想是将控制信息与数据信息分离,以充分利用光纤的巨大带宽资源和电子控制的灵活性。数据以突发的形式在光域中传送和交换,而与突发一一对应的BHP(Burst Header Packet,突发头分组)也在光域中传送,只是在交换节点被转换到电域中进行处理。这就要求采用汇聚的方法来提高光域对数据的处理速度,以有效减轻交换节点电控单元的负担,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业务流量的整形和服务质量的区分。
在现有技术中,基于自适应长度门限的汇聚方法,参见图1,计时器从0开始计时,在计时值达到固定的时间门限T时,向汇聚触发单元发送一个超时信号;在收到汇聚触发单元的突发生成信号时,将其计时值清0,重新开始计时。队列长度监测模块负责实时监测汇聚队列的长度变化,在发现队列长度达到当前的长度门限L时,向汇聚触发单元发送一个长度门限触发信号。汇聚触发单元收到所述队列长度监测模块的所述长度门限触发信号或是所述计时器的所述超时信号时,向所述计时器和长度门限自适应模块发送一个突发生成信号;在收到长度门限自适应模块的响应信号时,将汇聚队列中的所有IP分组组装成一个突发送出。长度门限自适应模块在收到所述汇聚触发单元的所述突发生成信号时,从所述队列长度监测模块中读取当前队列的长度值,通过比较所述队列长度值和长度门限窗口的关系更新长度门限L,并将所述新门限L通告所述队列长度监测模块,然后向所述汇聚触发单元发送一个响应信号。
但是,基于自适应长度门限的汇聚方法,其自适应能力较弱。它通过比较实际突发长度和长度门限窗口的关系来定性地估计流量变化的趋势,这种简单的预测机制无法提供较为准确的流量大小信息,因而基于这种预测机制的汇聚方法也难以实现对长度门限的最优动态调整,即该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适应性,但其自适应精度是非常有限的;并且基于自适应长度门限的汇聚方法总是以单个突发为基本单位来进行门限的自适应调整,其自适应粒度固定,缺乏灵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方法及系统,能够利用流量预测机制来指导汇聚门限的调整,以提高汇聚的自适应精度和灵活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方法,包括:
接收当前自适应周期内到达汇聚队列的业务总量,计算下一周期到达汇聚队列的业务总量的预测值;
读取当前时刻汇聚队列的长度,将所述当前时刻汇聚队列的长度与所述业务总量的预测值相加获取下一自适应周期的估计突发需求;
根据预置的突发需求判决门限和所述估计突发需求,预测下一自适应周期内汇聚队列的长度门限值,当下一自适应周期内汇聚队列的长度达到所述长度门限值,或者在当前周期尚未突发过一次汇聚,则触发一次汇聚。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流量预测的周期性自适应汇聚的系统,包括:
流量统计单元,用于统计当前自适应周期内到达汇聚队列的业务总量,当接收到边缘汇聚单元发送的自适应周期结束信号时,将所述业务总量发送到流量预测单元;
流量预测单元,用于接收所述业务总量,对下一自适应周期内到达汇聚队列的业务总量进行预测,并将预测结果发送到边缘汇聚单元;
边缘汇聚单元,用于从流量预测单元接收到所述预测结果时,预测下一自适应周期内所使用的汇聚队列的长度门限值,当下一自适应周期内汇聚队列的长度达到所述长度门限制值,或者在当前周期尚未突发过一次汇聚,则触发一次汇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83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