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携式电脑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7820.5 | 申请日: | 2006-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165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志;戴宝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G02F1/133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携式 电脑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脑,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携式电脑。
背景技术
随着资讯科技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对于电脑的处理效能及多功性的要求也大大的提高,当然,对于易于携带的要求亦不例外,故可携式电脑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现有习知的可携式电脑1是具有一壳体11、一液晶显示面板12以及一背光模组13。背光模组13及液晶显示面板12是设置于壳体11内,且背光模组13是至少具有一换流器131、一第一电源连接器132、一第二电源连接器133、一电路板134及至少一冷阴极灯管135;其中,电路板134是通过第一电源连接器132而与换流器131电性连接,且冷阴极灯管135是通过第二电源连接器133而与换流器131电性连接。此时,换流器131可将自电路板134所输出的直流电源讯号转换成交流电源讯号,并输出交流电源讯号至冷阴极灯管135以驱动冷阴极灯管135来提供液晶显示面板12所需的光线。
请参阅图2所示,在可携式电脑1的组装过程中,由于产线人员需使用人工的方式分别施力将第一电源连接器132及第二电源连接器133插入换流器131连接后,再将第一电源连接器132、第二电源连接器133及换流器131设置于壳体11以完成组装。然而,因产线人员施力大小不一或其他人为因素,第一电源连接器132与换流器131的连接处C1,或第二电源连接器133与换流器131的连接处容易因后续运送或使用过程的晃动而松脱,导致背光模组13无法正常运作。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可携式电脑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的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可携式电脑,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可携式电脑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可携式电脑,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可携式电脑,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可携式电脑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能够避免第一电源连接器或第二电源连接器与换流器的连结松脱的可携式电脑,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携式电脑,包含:一壳体,是具有一第一定位件及一第二定位件;一显示面板,是容置并外露于该壳体;以及一背光模组,是容置于该壳体并与该显示面板对应设置,该背光模组具有一换流器、一第一电源连接器及一第二电源连接器,该换流器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该第一侧与该第二侧相对而设,该第一电源连接器连结于该第一侧并与该第一定位件抵接,该第二电源连接器连结于该第二侧并与该第二定位件抵接,以将该换流器、该第一电源连接器及该第二电源连接器定位于该第一定位件及该第二定位件之间。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具有:一电路板,是经由该第一电源连接器与该换流器的该第一侧电性连接。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背光模组更具有:至少一光源,是经由该第二电源连接器与该换流器的该第二侧电性连接。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光源为一灯管。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第一定位件是呈L形或矩形。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第一定位件是以黏接、熔接、卡接、锁合方式与该壳体连结。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第一定位件是与该壳体一体成型。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是呈L形或矩形。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是以黏接、熔接、卡接、锁合方式与该壳体连结。
前述的可携式电脑,其中所述的第二定位件是与该壳体一体成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78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水管
- 下一篇:一种微电解水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