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路板测试工具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67051.9 | 申请日: | 200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13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黄国郡;许荣苍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路板 测试 工具 | ||
技术领域
一种测试工具,特别涉及一种用以测试电路板的测试工具。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a,其用以显示现有电路板测试工具结构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的电路板测试工具1,其包括下压板11,该下压板11上设置有四个第一支撑柱111与二个第二支撑柱112,该第一支撑柱111与该第二支撑柱112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弹性部件113与第二弹性部件114,该下压板11的侧边11a开设有固定部115,该固定部115通过固定件116将第一勾部117固定于该下压板11的该侧边11a;承载板12,其架设于该第一支撑柱111上,且该承载板12设置有四个固定柱121以及三个按钮开关122;上压板13,其设置于该第二支撑柱112上,该上压板13相应于该下压板11固定有该第一勾部117的侧边11a设置有第二勾部131,该第一勾部117的勾端117a与该第二勾部131的勾端131a相对。
请参阅图1b,其显示现有的电路板测试工具于夹设待测试电路板时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当有待测试电路板14置于前述现有的电路板测试工具1上时,可将该上压板13朝向该下压板11方向压下,并将该第一勾部117的勾端117a与该第二勾部131的勾端131a相互卡勾,通过该第一弹性部件113与第二弹性部件114受压后所产生的反作用力,将相互卡勾的该第一勾部117的勾端117a与该第二勾部131的勾端131a朝反方向牵引,从而通过该上压板13的压力,将该待测试电路板14固定于该承载板12上。
上述现有的电路板测试工具的主要缺点在于无法调整该下压板11与该上压板13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14的间距,即该电路板测试工具1仅能夹设特定厚度的该待测试电路板14。具体而言,由于该第一勾部117与该第二勾部131设置的位置无法调整,当该待测试电路板14的厚度增加时,该第一勾部117的勾端117a与该第二勾部131的勾端131a可能无法相互卡勾,相对的,当该待测试电路板14的厚度减少时,该第一勾部117的勾端117a与该第二勾部131的勾端131a虽能相互卡勾,但该上压板13与该待测试电路板14间会产生间隙,故无法稳固的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14。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能够依据不同的待测试电路板的厚度,调整用以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的机构的间距,从而稳固的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的电路板测试工具,遂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前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依据不同的待测试电路板的厚度,调整用以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的机构的间距,从而稳固的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的电路板测试工具。
本发明的电路板测试工具,包括:下压板,该下压板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支撑柱与至少一个第二支撑柱,该第一支撑柱与该第二支撑柱外部分别套设有第一弹性部件与第二弹性部件,该下压板的至少一侧边开设有固定部,该固定部通过固定件将具有限位部的第一勾部固定于该下压板的该侧边;承载板,其架设于该第一支撑柱上并为该第一弹性部件所支撑,且该承载板设置有多个固定柱;以及上压板,其设置于该第二支撑柱上并为该第二弹性部件所支撑,该上压板相应于该下压板固定有该第一勾部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勾部,该第一勾部的勾端与该第二勾部的勾端相对。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电路板测试工具,当待测试电路板的厚度产生变化时,能通过调整该第一勾部的限位部的位置,修正该下压板与该上压板夹设该待测试电路板的间距。
附图说明
图1a是现有电路板测试工具结构的示意图;
图1b是现有的电路板测试工具于夹设待测试电路板时的示意图;
图2a是本发明的电路板测试工具结构的示意图;以及
图2b是本发明的电路板测试工具于夹设待测试电路板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电路板测试工具
11 下压板
11a 侧边
111 第一支撑柱
112 第二支撑柱
113 第一弹性部件
114 第二弹性部件
115 固定部
116 固定件
117 第一勾部
117a 勾端
12 承载板
121 固定柱
122 按钮开关
13 上压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7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