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抑制湿式氧化脱硫液中副反应生成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6305.5 | 申请日: | 2006-12-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203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平;冯亚平;龚建琴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化集团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K1/34 | 分类号: | C10K1/34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48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抑制 氧化 脱硫 副反应 生成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气体净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制湿式氧化还原法脱硫过程副反应生成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脱除H2S的方法主要有:(1)干法脱硫,(2)醇胺法,(3)湿式氧化法,(4)物理溶剂法。
湿式氧化法主要有ADA法、栲胶法、PDS法、络合铁法等。湿式氧化法具有能直接将硫化氢转化成硫磺的优点,处理量一般在0.1t~20t/a的范围。
我国以栲胶法和ADA法使用最为广泛,国外近年来开发了络合铁法,以LO-CAT法和Sulferox法为代表。(《环境保护与气体净化》朱世勇,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无论是钒基湿式氧化法还是铁基湿式氧化法都存在副反应生成的问题,除了因工况、操作条件、管理等方面存在副反应生成率差异外,一般铁基湿式氧化法比钒基湿式氧化法副反应生成率要低。副反应产物在溶液中会影响溶液的脱硫效率,影响硫磺质量、溶液起泡等,严重时需排放脱硫液来降低副反应盐浓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现有湿式氧化法(栲胶法、ADA法、络合铁法等)的溶液中加入副反应抑制剂,从而达到降低副反应生成率,保持溶液长期稳定运转。所说的副反应产物为硫代硫酸钠和硫酸钠;所说的副反应生成率为脱除H2S过程中,生成副反应产物所耗硫磺与脱除H2S理论产生的硫磺之比。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在原脱硫液中加入抑制剂的方法,来达到减少脱硫过程副反应生成率。抑制剂是苯甲酸,NaSCN,8-羟基喹啉,正丁醇中一种或一种以上物质;抑制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加入原脱硫液中,其加入量为2~20克/升,最佳加入量为5~15克/升。
一般的本发明的脱硫液的吸收和再生温度为35~45℃,脱硫液的pH值为6.5~8.5。抑制剂加到栲胶、ADA、络合铁脱硫液中使用。
本发明的特点在于所述的抑制剂加入脱硫液后具有以下特征:(1)溶液中Na2S2O3和Na2SO4生成量明显降低;(2)溶液吸收能力不受影响;(3)硫磺回收率相应提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以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用本发明所说的抑制剂加入到栲胶脱硫液中,脱除H2S。
(1)抑制剂的组成如下:
苯甲酸 1克/升
硫氰化钠 4克/升
正丁醇 0.5克/升
(2)工艺条件
空气吹风强度:80米3/米2·时
再生时间:15分钟
再生温度:35~45℃
(3)脱硫效果及副反应生成率
从表1可见,在气液比为80时,添加抑制剂的栲胶脱硫液与原栲胶液相比,净化气中H2S含量相当,副反应生成率降低1%。
表一:
实施例2:用本发明所说的抑制剂加入到ADA脱硫液中脱除半水煤气中H2S。
(1)添加剂组成
正丁醇 2克/升
8-羟基喹啉 2克/升
硫氰化钠 2克/升
(2)工艺条件
空气吹风强度:85米3/米2·时
再生时间:20分钟
再生温度:35~40℃
(3)脱硫效果及副反应生成率
由表2可见,保持气化比~80不变,添加抑制剂与原ADA液脱硫净化度相当,副反应生成率降低2%
表2:
实施例3:用本发明所说的副反应抑剂加入到络合铁脱硫液中,脱除变换气中硫化氢。
(1)添加剂组成:
正丁醇 1克/升
硫氰化钠 5克/升
苯甲酸 1克/升
(2)络合铁脱硫液组成
络合铁:0.1摩尔/升
总碱:25克/升
稳定剂:5克/升
(3)工艺条件
空气吹风强度:90米3/米2·时
再生时间:20分钟
再生温度:35~40℃
(4)脱毓效果及副反应生成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化集团研究院,未经南化集团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63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相互连通衍射孔洞吸音隔噪搪土板及制作方法
- 下一篇:播放系统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