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及其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63954.X | 申请日: | 2006-11-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建翔;郭鸿儒;曾名骏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G09G3/30;G09G3/20;H05B33/08;H05B33/14;H05B37/02;H01L27/32;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左一平 |
| 地址: | 台湾省74144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 发光 显示 面板 及其 电压 驱动 像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补偿不同临界电压功用的有机发光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现今具有轻、薄、短、小特性的电子产品受到一般社会大众的喜爱与接受,也因为平面显示器相较于旧型的真空管显示器具有轻、薄且易于放置及携带的优点,故成为目前相当普遍且前景看好的电子产品。
请参考图1,图1绘示是现有的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此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100具有晶体管m1、m2、m4、m5、m6及电容Cst,又电容Cst具有端点c、d。另外,维持电压线Sus_N-3电性耦接至晶体管m5,且扫描线Scan_N-3电性耦接至晶体管m2、m4、m5、m6的栅极,又数据线Data_N-3电性耦接至晶体管m6。此外,依据扫描线Scan_N-3上所载的信号可决定端点c导通至维持电压线Sus_N-3或是数据线Data_N-3,并且晶体管m1的一端电性耦接第一预定电压VDD。并且,晶体管m4的一端电性耦接至有机发光二极管110的一端,同时有机发光二极管110的另端电性耦接至第二预定电压VSS。此种电路架构可对由此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间的各个驱动晶体管间不相同的临界电压Vth进行补偿。但此像素电路要达到补偿的功能,须有一个先决条件,即在数据写入前必须确保端点d的电压拉至低于VDD-Vth的电位,否则此像素电路的补偿功能会失效。但此电路的架构并没有做此确保的动作,故可知此像素电路的稳定度太低并很可能因无法达到补偿功能而使面板产生亮度不均(Mura)的现象。
图2绘示是图1的详细信号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数据线Data_N-3上载有数据信号Data0的数据信号电压Vdata0,并且在扫描线Scan_N-3上载有扫描电压信号VScan_N,又维持电压线Sus_N-3上载有维持电压Vsus。在画面0时,此时扫描信号为”低”逻辑电位,端点c将写入数据线Data_N上的数据信号Data0的数据信号电压Vdata0且端点d的电压将被上拉至VDD-Vth。接下来,在扫描信号为”高”逻辑电位时,端点c电压上拉了(Vsus-Vdata0)的电压差,此时端点d的电位将因电容Cst的稳压作用而被拉至VDD-Vth+(Vsus-Vdata0),接下来在画面1的动作类似于画面0的动作,但由图2可看出,在数据信号Data1写入端点c之前,Vd>VDD-Vth的情况仍未改善,此将使得在此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所构成的面板上并不能达到补偿相异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的驱动晶体管间的临界电压的功能。
另一方面,由于现今的平面显示器的解析度日渐趋高,故此现有的像素可能无法应用在高解析度的主动式有机发光面板中,其原因是像素中的晶体管数目太多而使得开口率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其可在每次数据写入前确保电容的一端点电压低于特定电位,借此确保显示面板中的像素中个别驱动晶体管的临界电压的差异能被补偿,而达到避免显示面板上各像素亮度不均的缺点产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像素显示面板,其具有前述的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其可使得像素具有较大的开口率,因而增加像素的发光亮度并降低成本。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有机发光像素显示面板,其能改善因面板上电源下降(IR drop)所造成的画面显示不均的缺点。
本发明的电压驱动有机发光像素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数据写入电路、电容、第一晶体管、第二晶体管、第三晶体管与第一开关。其中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第一端点与第二端点。数据写入电路电性耦接至数据线、维持电压线与第一扫描线,数据写入电路根据第一扫描线所载的第一扫描信号决定其输出端电性导通至数据线或维持电压线。电容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电容的第一端电性耦接至数据写入电路的输出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美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39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设计印刷电路板的CAD装置、方法和计算机产品
- 下一篇:加强抗震性的内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