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在分组网上采用前向纠错机制实现可靠的E1传送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0610163606.2 | 申请日: | 2006-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306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戴锦友;余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小临;胡琪 |
| 地址: | 430074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分组 网上 采用 纠错 机制 实现 可靠 e1 传送 方法 | ||
1.一种采用前向纠错FEC机制在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机制的实现包含以下步骤:
A.在E1进入分组网的源节点一端,将E1封装成一个数据包序列,并根据这个数据包序列生成一个FEC数据包组;
B.将这个数据包序列和FEC数据包组通过分组网发送到E1离开分组网的目的节点一端;
C.在所述目的节点,如果存在数据包丢失,则根据FEC包组和数据包序列再生丢失的数据包,然后提取或再生E1净载荷并还原E1码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后向兼容不含FEC机制的同类技术,具有FEC机制的源节点可以和传统的目的节点互通互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以自协商的方式确定目的节点是否具备相同的FEC机制,如目的节点不具备相同的FEC机制,则将源节点自动设置成非FEC工作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分组网上传送的是时分复用TDM的一次群,速率为2.048Mbps。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组网的封装层采用了实时RTP协议,RTP协议用以携带映射的数据包的时戳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组网的封装层的控制字的FORMID采用扩充定义,并用以标识FEC机制使用的规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组网的封装层的控制字的长度字段用以标识远端测量的单向端到端丢包率。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组网的封装层的控制字的序列号定义成二维结构:主序列号和次序列号两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组网的分组交换网络PSN层采用IP协议和帧格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分组网的数据链路层采用以太网链路层协议和帧格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一个32位业务时钟计数器对本地业务时钟计数,同时设计一个32位参考时钟计数器对外部参考时钟计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映射数据包时,将E1码流按时隙分组,当一个完整的时隙进入缓冲区后,记录业务时钟计数器和参考时钟计数器的值以用于生成本时隙的时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还进一步包括以下子步骤:
映射数据包时,时隙组映射生成的所有的数据包中RTP字段需携带确定的时戳信息,如果配置成自适应时钟模式,则时戳信息依据记录的业务时钟计数值生成;如果配置成差分时钟恢复方式,则时戳信息依据记录的业务时钟计数值和外部参考时钟计数值,并根据一定规则生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还进一步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一组E1时隙集中映射成分组数据包,并且数据包头携带一组E1时隙包含的时隙数k等信息,其中E1时隙组中包含的E1时隙的个数可配置成8,16或32。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分组网上实现可靠的端到端E1传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还进一步包括以下子步骤:
将一组E1时隙集中映射成分组数据包时,可以配置使用每个时隙独立映射成包的独立映射方式,也可选择从一组E1时隙中的每个时隙选取部分数据,再封装成数据包的合成映射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烽火网络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360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心脏病的中药
- 下一篇:固态成像装置及其制造方法以及成像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