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陆上建筑物及海上结构物的组装式客房一体型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2082.5 | 申请日: | 2006-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063375A | 公开(公告)日: | 2007-10-31 |
发明(设计)人: | 车善一;彼特·符思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我的客栈有限公司;思泰科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H1/02 | 分类号: | E04H1/02;E04B1/38 |
代理公司: | 中国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宋义兴 |
地址: | 英属维尔京群岛托托拉*** | 国省代码: | 维尔京群岛;VG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陆上 建筑物 海上 结构 组装 客房 体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陆上建筑物及海上结构物的建筑用组装式客房的一体型结构(Prefabricated of Unit Cabin)。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施工现场的客房及卫生间的现场施工方式是根据设计图,依次安装构成壁体的墙板和门,再安装顶棚墙板,形成一定的客房空间,然后由工人在每个客房及卫生间里分别安装便器、洗脸盆、五金件等装置。
可是,这种传统的客房及卫生间的施工方式需要施工工人耗费大量的工作量来完成内部装饰材料的搬运及组装、现场加工等任务,因此工程的施工时间较长,而且频繁搬动重物的施工作业和施工现场产生的噪音、粉尘等也对施工工人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了解决上述传统问题而设计开发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陆上建筑物及海上结构物的组装式客房一体型结构。该结构能够按照建筑发包方要求,制作出定型化的组装式客房成品及组装式卫生间成品,实现批量化生产,从而节省制作费用,并在工程现场通过极为先进的的安装、施工方法大大缩短工期。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为了符合海上及陆上防火规定,使用阻燃性绝热材料等各种内部装饰材料,适用于陆、海上的结构物的陆上建筑物及海上结构物的建筑用组装式客房的一体型结构。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在于,以往的工程是在施工中或完工后现场进行客房及卫生间的产品质量检查,而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将严格质量管理下制作的产成品进行现场安装和固定的,从而具有更优秀的品质的适用于陆、海上的结构物的陆上建筑物及海上结构物的建筑用组装式客房的一体型结构。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陆上建筑物及海上结构物的组装式客房一体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几个部分:地面结构部分10,它是把方钢11与可以插入上述方钢内径并相互连接的连接管12焊接成‘L’形,连接上述方钢11,利用螺丝及焊接进行固定而构成;壁体部分20,它由壁体21和连接部构成,其中,壁体21连接固定于上述地面结构部分10的方钢11上部,连接部是在上述壁体21两端部水平截面形成‘匚’形状,把上述壁体21与壁体21的一端相互重叠插入,在相互重叠的部位扣上截面为‘Ω’形状的壳罩22后,利用螺丝23固定;顶棚部分30,它形成于上述壁体部分20的上部,利用螺丝23固定连接,上述用螺丝23固定连接的部位利用硅树脂及PVC垫圈进行封口处理。
本发明的优点是:可以极大地保护处在施工现场的狭小作业空间内产生的机械噪音及粉尘等潜在危险要素下的施工工人的健康;利用壁体、顶棚、窗户等各种配件,在制造工厂直接制作一体型的客房及卫生间,安置于施工现场指定位置后固定于建筑结构物上,无需另外的施工作业,可以节省费用,缩短工期及防止因现场加工内部装饰材料而导致的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当生产上述配件时,因大批量生产相同产品,既降低了产品价格,又提高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一体型模块的组装式客房及卫生间的平面图,
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建筑用组装式客房的一体型结构的垂直截面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壁体部分截面图。
图5-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结合方法的垂直截面图。
图5-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结合方法的水平截面图。
图6-1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地面固定方法的截面图一。
图6-2是显示本发明实施例之一的地面固定方法的截面图二。
附图主要部分的符号说明
10:地面结构部分 11:方钢
12:连接管 13:角钢
14:地脚螺栓 15:焊接
20:壁体部分 21:壁体
22:壳罩 23:螺丝
30:顶棚部分 100:客房
200:卫生间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如下具体说明,可以更明确的证明本发明具有如上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我的客栈有限公司;思泰科股份公司,未经我的客栈有限公司;思泰科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20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