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从二氯丙醇盐酸水溶液中萃取分离二氯丙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61842.0 | 申请日: | 2006-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4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许玉梅;薛守兆;史雪芳;丁克鸿;顾志强;许金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1/36 | 分类号: | C07C31/36;C07C29/86;C07C29/7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富邦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蔡志勇;揭玉斌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醇 盐酸 水溶液 萃取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精细化工产品技术领域中一种有机物的分离方法,尤其涉及到环氧氯丙烷生产中,从二氯丙醇盐酸水溶液中高收率分离二氯丙醇的一种新方法。
背景技术
二氯丙醇是指1,3-二氯丙醇、2,3-二氯丙醇及其混合物,是环氧氯丙烷生产的中间体,无论是氯丙烯法、乙酸丙烯酯法还是甘油法生产环氧氯丙烷,都会产生二氯丙醇盐酸水溶液的均相体系。由于氯化氢以20%(wt)左右的比例与水共沸,其共沸温度比水的沸点高,而且氯化氢、水、二氯丙醇会形成假三元共沸体系,要想通过蒸馏共沸法或通常的解析法高收率地回收二氯丙醇和氯化氢是困难的。现行环氧氯丙烷生产工艺是:
氯丙烯法中,二氯丙醇的反应方程式:
CH2=CHCH2Cl+Cl2+H2O→CH2ClCHClCH2OH+CH2ClCHOHCH2Cl+HCl
生成物是4%二氯丙醇的盐酸水溶液,通常不经分离,直接进入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生成的氯化氢未回收而用碱中和,每吨产品产生含盐废水约60吨。
乙酸丙烯酯法中,二氯丙醇的反应方程式:
CH2=CHCH2OH+Cl2→CH2ClCHClCH2OH
该方法是用稀盐酸作为反应介质,生成物亦是含大量二氯丙醇的盐酸水溶液,通常采用部分解析法,使二氯丙醇油相与水相分离,油相组成为:二氯丙醇70-80%,HCl 10-4%,H2O 20-16%;水相组成为:二氯丙醇20-30%,HCl 15-20%,H2O 55-65%。油相中只能回收大部分二氯丙醇,还含有4-10%的盐酸未能回收,下步皂化反应仍须耗费一定的碱来中和,产生部分不必要的含盐废水;水相则到二氯丙醇合成反应中循环使用,虽然水相的HCl和二氯丙醇都能有效利用,但是循环使用中会降低装置的生产能力,同时使循环系统非常庞大,增加装置的投资等。
甘油法中,二氯丙醇的反应方程式:
CH2OHCHOHCH2OH+2HCl→CH2ClCHClCH2OH+CH2ClCHOHCH2Cl+2H2O
反应的过程气相馏出液组成大约为:二氯丙醇25-30%,HCl30-20%,H2O 40-50%。这里同样面临着二氯丙醇与氯化氢分离利用的问题。
专利申请CN1462265通过将烯丙醇在盐酸溶液中氯化获得的2,3-二氯-1-丙醇的溶液,并将其引入到脱气塔中以便释出氯化氢,该氯化氢返回到反应器供氯化重复使用,2,3-二氯-1-丙醇溶液直接经皂化反应生成表氯醇。
专利申请CN1145612公开了来自表氯醇合成中的废水的处理方法:采用热碱处理、活性炭吸附处理以及生物处理。
迄今为止,未见有关二氯丙醇的盐酸溶液的纯化处理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技术存在的一些问题,采用溶剂萃取的方式从二氯丙醇的水溶液中将二氯丙醇萃取出来,二氯丙醇分离收率90%以上,萃余水相中二氯丙醇含量降至0.05%以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步骤来实现的:
采用溶剂萃取的方式从二氯丙醇盐酸水溶液中萃取分离出二氯丙醇至油相,水相几乎不含二氯丙醇。萃取分层后,油相含二氯丙醇浓度一般在10~30%以上,HCl 0.5-5%,可通过常压或减压蒸馏得到高含量的二氯丙醇,蒸馏分离出来的萃取剂循环使用,也可以直接连同溶剂一起进入皂化反应生成环氧氯丙烷;萃余水相中HCl含量20~31%,二氯丙醇≤0.05%,此浓盐酸可进入氯化系统循环使用,也可经吸附处理去除有机物后作为商品出售。
所述的萃取溶剂可以是芳香醚类、卤代烃类、磷酸酯类、亚磷酸酯类、有机酯类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混合使用。
所述的芳香醚类溶剂包括苯甲醚、邻硝基苯甲醚、对硝基苯甲醚、邻硝基苯乙醚、对硝基苯乙醚。
所述的卤代烃类溶剂包括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乙烷、三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及其他脂肪族卤代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18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