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61707.6 | 申请日: | 2006-12-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298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果振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Q7/32 | 分类号: | H04Q7/32;H04Q7/22;H04M3/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李伟;吴孟秋 |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实现 移动 融合 短信 业务 方法 | ||
1.一种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短信业务注册步骤,双模终端向固网接入设备发起注册请求,所述固网接入设备根据FMC短信业务的用户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FMC短信发送步骤,所述双模终端根据FMC短信业务的用户类型进行不同的发送处理;
FMC短信接收步骤,所述双模终端根据FMC短信业务的用户类型进行不同的接收处理;以及
短信业务注销步骤,当需要对双模终端进行注销处理时,所述固网接入设备根据FMC短信业务的用户类型进行不同的处理;
其中,所述固网接入设备和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之间的注册处理是标准的SIP注册处理;所述固网接入设备和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之间的注销处理是标准的SIP注销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短信业务注册步骤中,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只发送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特定的异网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异网终端标识作为用户的用户名,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从营帐系统获得所述异网终端标识,并且所述固网接入设备通过和双模终端之间的空口交互来获得所述异网终端标识;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只发送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特定的本网移动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本网移动终端的设备标识作为用户名,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从营帐系统或者从HLR数据库获得所述本网移动终端标识,并且所述固网接入设备通过和双模终端之间的空口交互来获得所述本网移动终端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短信业务注册步骤中,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群发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所有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固网接入设备的固网号码作为用户的用户名,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从营帐系统获得所述固网号码,并且固网接入设备通过配置手段来获得所述固网号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MC短信发送步骤中,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只发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特定的异网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异网终端标识号通过FMC短信业务服务器来发送短信;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只发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特定的本网移动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本网移动终端设备标识通过FMC短信业务服务器来发送短信;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群发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所有的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固网接入设备的固网号码通过FMC短信业务服务器来发送短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MC短信接收步骤中,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只发送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特定的异网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异网终端标识号通过FMC短信业务服务器来接收短信;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群发到固网接入设备下所有的终端的用户来说,使用固网接入设备的固网号码通过FMC短信业务服务器来接收短信,并且固网接入设备在接收到短信后向固网接入设备下的所有终端发送短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实现固网移动融合短信业务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FMC短信接收步骤中,对于接收短信时希望短信只发到所述固网接入设备下特定的本网移动终端用户来说,在接收短信不走短信业务平台的情况下,如果发送方的短信发送由FMC短信业务服务器直接处理,则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从发送方接收到短信后进行向短信网关转发短信的相关处理,如果发送方的短信发送不由FMC短信业务服务器直接处理,则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不进行相关处理;在接收短信走短信业务平台的情况下,如果发送方的短信发送由FMC短信业务服务器直接处理,则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从发送方接收到短信后进行向接收方转发短信的相关处理,如果发送方的短信发送不由FMC短信业务服务器直接处理,则FMC短信业务服务器从短信网关接收到短信后直接进行向接收方转发短信的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170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