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及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1131.3 | 申请日: | 2006-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2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立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mpls 网络 实现 快速 路由 方法 设备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针对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MPLS是一种用于快速数据包交换和路由的体系,其为网络数据流量提供了目标、路由、转发和交换等能力。为提高MPLS网络的信息传递的可靠性,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组织提出了快速重路由机制。所述的快速重路由技术借助MPLS流量工程的能力,为LSP(标签交换路径)提供快速保护倒换能力。
MPLS快速重路由的具体实现过程包括:预先建立本地备份路径作为保护LSP,所述的保护LSP要求不会受链路或节点故障的影响,这样,当故障发生时,检测到链路或节点故障的设备就可以快速将业务切换到所述作为备份路径的保护LSP上,从而减少经由MPLS网络传输的数据丢失量。
MPLS快速重路由具有可以迅速响应、及时切换的特点,因此,其可以保证业务数据的平滑过渡,而不会导致业务中断;同时,LSP的源节点会尝试寻找新的路径来重新建立LSP,并将数据切换到新路径上;在新的LSP建立成功之前,业务数据会一直通过保护路径转发。
IETF的MPLS工作组在其制定的标准草案RFC4090中对RSVP-TE(资源预留扩展协议)信令进行了扩展,增添了实现线性点到点LSP快速重路由的1∶1保护方式。
所述1∶1保护方式的保护方案为:为被保护的LSP中的每个潜在的本地修复点创建一条保护路径。
在1∶1保护方式中,通过基于流量工程的RSVP-TE信令建立一条工作LSP,且建立信令中携带其对保护的需求以及所需的保护LSP的属性。工作LSP上的每个节点都是潜在的PLR(本地修复节点),根据工作LSP的信令和本地策略,PLR计算并建立由本PLR至工作LSP宿节点的保护LSP,以保护其下游链路和节点。
如图1所示,工作LSP的路径为:[R1,R2,R3,R4,R5,R6],相应的保护LSP包括以下两条:
备用LSP1,其路径为[R2,R7,R8,R9,R4,R5,R6],可以在R2节点至R4节点之间出现故障时提供保护;
备用LSP2,其路径为[R3,R8,R9,R5,R6],其可以在R3节点至R5节点之间出现故障时提供保护。
上述现有重路由保护技术在应用于环拓扑网络时,可实现点到点的LSP快速重路由,但是,不难看出,现有技术中为对工作LSP实现保护,需要在工作LSP除宿节点外的每个节点都为其下游链路或节点建立相应的保护LSP,因此,若提供可靠保护则需要建立多条保护LSP,这必然导致为工作LSP提供保护过程中存在着实现复杂、占用网络资源较多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及设备及系统,从而可以较为简便地在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为LSP提供保护。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MPLS网络中,且该方法包括:
在环拓扑上,以工作LSP上的节点作为保护LSP的源节点,自该源节点起沿工作LSP反方向建立与工作LSP宿节点间的保护LSP,利用建立的保护LSP对工作LSP实现快速重路由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实现快速重路由的节点设备,该设备用于MPLS网络中,且包括:
保护LSP建立单元,用于进行保护LSP建立消息的传递,以控制沿工作LSP反方向建立本地与工作LSP宿节点间的保护LSP;
保护处理单元,用于在工作LSP出现故障后,利用保护LSP建立单元建立的保护LSP对工作LSP实现快速重路由保护。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MPLS网络中实现快速重路由的系统,该系统设置于MPLS网络中,该系统包括:
保护LSP建立单元,设置于各个环拓扑的节点中,用于以工作LSP上的节点作为保护LSP的源节点,自该源节点起沿工作LSP反方向建立与工作LSP宿节点间保护LSP;
保护处理单元,设置于环拓扑的多个节点中,用于在工作LSP出现故障后,利用建立的保护LSP对工作LSP进行保护实现快速重路由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11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热的密封条
- 下一篇:一种抗露点腐蚀余热回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