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发生炉煤气点火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60013.0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0690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圣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F23Q9/00 | 分类号: | F23Q9/00;C10J3/56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磊 |
地址: | 450002***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生炉煤气 点火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点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发生炉煤气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电厂的煤粉锅炉基本上都用油进行点火或助燃。在用油点燃时,一般是用油将炉膛烧热,以保证煤粉在喷入炉膛时稳定燃烧,在运行中,由于负荷的变化,在低负荷下燃烧可能不稳定,因此需要用油助燃,这种点火方式耗油很大,全国电站锅炉点火用油在50万t/年以上,助燃用油消耗量更大,随着能源供应的日趋紧张,以煤代油已成为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煤资源丰富,原煤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未来我国能源结构形式仍以煤为主。随着煤洁净燃烧技术的发展,煤气发生炉技术也日益成熟,发生炉煤气由于制造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燃烧成本低等优点,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生炉煤气点火装置,以进一步扩大发生炉煤气的应用范围,改善环境,节约燃油消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生炉煤气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煤粉装置和预燃室,煤粉装置包括煤粉斗和引射器,煤粉斗的出口与引射器相通,引射器上有压缩空气管和煤粉气流管,煤粉气流管与预燃室相通,点火器包括依次相连的收缩管、混合管、扩张管和烧嘴,烧嘴的另一端有喷火口,收缩管的端部有煤气喷嘴,收缩管的端部还有另一压缩空气管。
在煤粉斗的出口处装有纹笼。
收缩管、扩张管和烧嘴都为锥体,混合管为柱体,混合管的截面积与煤气喷嘴的截面积之比在3~3.5之间,烧嘴端部的面积与混合管截面积之比在1.2~1.5之间。
所述的收缩管、扩张管和烧嘴都为圆锥体,混合管为圆柱体,收缩管的锥度为40~45度,扩张管的锥度为8~10度,烧嘴的锥度为12~15度。
这种发生炉煤气点火装置,根据发生炉煤气的特性,采用强制预混式燃烧方式,先在预燃室中点燃煤粉为空气流并使之稳定燃烧,再由喷出煤粉火炬去加热炉膛并最终点燃锅炉的主煤粉流,这样用煤粉预燃室代替了油枪,从而达到了节油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点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的发生炉煤气点火装置,包括点火器8、煤粉装置和预燃室9,煤粉装置包括煤粉斗2和引射器4,煤粉斗的出口与引射器相通,在煤粉斗的出口处装有纹笼3,纹笼3与电机6相连。引射器上接有压缩空气管1和煤粉气流管5,煤粉气流管5与预燃室9相通,如图2所示,点火器包括依次相连的收缩管12、混合管13、扩张管14和烧嘴15,烧嘴的另一端有喷火口16,收缩管的端部有煤气喷嘴11,收缩管的端部接有另一压缩空气管10。
收缩管12、扩张管14和烧嘴15都为圆锥体,混合管13为圆柱体,收缩管的锥度为40~45度,扩张管的锥度为8~10度,烧嘴的锥度为12~15度。混合管的截面积与煤气喷嘴的截面积之比在3~3.5之间,烧嘴端部的面积与混合管截面积之比在1.2~1.5之间。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发生炉煤气与压缩空气在点火器中预混并燃烧,喷出的火炬在预燃室中去点燃由引射器引出的煤粉气流,待一定时间后,煤粉预燃室进入稳定运行状态,以点燃锅炉中的主煤粉流,当锅炉中的主煤粉流进入稳定运行后可切断点火预燃装置,如果锅炉负荷不稳定可随时启动点火系统加以调节。
发明人使用本点火装置在DG130/39/450-M电站锅炉上两个出力为0.18kg/s煤粉预燃室中进行点火试验,下面是一组试验的数据统计:试验共分7种工况,每次工况试验三次,且都获得了点火上的成功,试验中燃烧器的设计参数见表1,选用气体的主要技术参数见表2,试验结果见表3:
表1燃烧器各部分设计尺寸
注:di——喷嘴直径 lr——喷嘴长度 0——锥形半角 F1——混合管截面积与喷嘴截面积的最佳面积比 dC——混合管直径 lC——混合管长度 lA——扩张管长度 lK——收缩管长度 βK——收缩管角度 βA——扩张管张角 dK——收缩管左端面的直径 dA——扩张管的最粗直径 F2——烧嘴端部截面积与混合管截面积的最佳面积比 dh·r——烧嘴喷口直径 βh·r——烧嘴的收缩角 lh·r——烧嘴长度
表2发生炉煤气的性质及着火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农业大学,未经河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60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外基站的加热装置和方法
- 下一篇:杀虫杀螨防病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