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背光源LED凹型槽背光源条型灯的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7107.2 | 申请日: | 2006-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194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李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东明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背光源 led 凹型槽 条型灯 生产 方法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TFT-LCD(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FPD(平板液晶显示器)等液晶显示板相关技术,特别涉及液晶显示板背光源LED灯相关技术。
背景技术
TFT-LCD、FPD等液晶电视平板显示器是目前平面显示器中最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高端电子显示产品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几乎所有的TFT-LCD、FPD等液晶平板显示器和液晶电视中使用的背光源采用的基本都是CFFL(冷阴极管),CCFL(冷阴极管)在应用中存在着显而易见的技术缺憾。
CCFL在背光的产品中色彩饱和度只能达到75%,一般呈现的色彩艳度比LED低25%,同时它的亮度会随着时间而逐渐减弱,颜色也会发生改变,绝大部分CCFL背光源在使用2-3年之后亮度显著下降(寿命在15000小时-25000小时)而在功耗方面,采用CCFL的背光源的液晶电视也无法令人满意。
在环保方面由于CCFL背光源发光需要水银做发光材料,不具备环保能力,而且电耗能较高。
技术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大大提升液晶显示器的综合品质,使液晶显示器色域范围可达到105%,对比度高,省电节能,易封装、散热好、使用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的液晶显示板背光源LED灯相关技术。
一种液晶显示背光源LED凹型槽背光源条型灯的生产方法,所述背光源条型灯的生产方法包括:
(1)、选择一绝缘材料的条型基材,该条型基材的高度H为1---2mm,宽度S为1---2mm,长度L可根据需要选择;
(2)、在条型基材的顶面开设一凹型槽,凹型槽的深度F为高度H的2/3---1/5;
(3)、在条型基材的底部顺凹型槽间隔开设有LED灯位孔;
(4)、在凹型槽面设置反光面;
(5)、条型线路板的制取,选取宽度与绝缘材料的条型基材宽度S相同的双面覆铜板或单面覆铜板,根据电路要求制作电路布线图;(6)、将设有LED灯位孔及反光面的条型基材与设有电路布线图的条型线路板定位并固接成一体;
(7)、将LED灯设置于LED灯位孔内,LED灯的发光部与凹型槽配合,使凹型槽起LED灯反射光面的作用;将LED灯帮定在线路板正负极焊点上,使LED灯的正极及负极与控制电路布线图电连接即可。
在所述的双面覆铜板绝缘层之间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层。
在所述的单面覆铜板的绝缘层面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层。
所述的条型基材的侧面设有用于散热的散热层。
所述在凹型槽面所设置的反光面为平面,该平面与垂直面的夹角α为3---70度。
所述在凹型槽面设置的反光面为弧面,该弧面弧度β为2---60度。
所述在凹型槽面设置的反光面为由多个小平面组成的弧面,该弧面弧度β为2---60度。
所述设于凹型槽面的反光面为电镀铜或镍或三价鉻或银。
所述条型基材绝缘材料为环氧树脂或工程塑料。
所述条型基材绝缘材料为工程塑料时,其耐温250℃以上。
在所述已帮定LED灯的条型LED灯位孔处点荧光胶,用于调校发光色。
所述已帮定好的LED灯上用白光芯片或蓝光芯片加荧光胶。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该技术可大大提升液晶显示器的综合品质,使液晶显示器色域范围可达到105%,对比度高,省电节能,使用寿命长,环保无污染的液晶显示板背光源LED灯相关技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条型基材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条型基材立体结构标示图;
图3为本发明中条型基材立体结构反射面为弧度的标示图;
图4为本发明的条型基材、条型线路板及LED灯连接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单面覆铜板的绝缘层面设有散热层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双面覆铜板设有散热层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双面覆铜板或单面覆铜板上电路布线图及配合有散热层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
本发明LED凹型槽背光源条型灯具体实施方法可如下:
(1)、凹型槽条型基材的制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东明,未经李东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71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