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却结构体、散热设备及发热体的冷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54214.X | 申请日: | 2006-09-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46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一法师茂俊;山田晃;前川博敏;薮中文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G12B15/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何腾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却 结构 散热 设备 发热 方法 | ||
1.一种冷却结构体,用冷却流体冷却由发热体产生的热,其特征在于,备有散热结构体和流通路;所述散热结构体,具有发热体和散热设备,该散热设备借助绝缘粘接层而粘接在至少面向所述冷却流体的所述发热体表面上、并由可挠性金属箔构成;所述流通路,设置在所述散热结构体的外部,使流过内部的冷却流体与所述散热设备直接接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体设置在流通路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流通路具有冷却流体送入口、内部形成有流路并且设有开口的冷却流体流通容器、和冷却流体送出口;
散热结构体以所述散热结构体的散热设备覆盖着所述开口的方式设置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散热结构体,由半导体元件和分别设置在该半导体元件的两面上的两个热扩散部件构成,在这两个热扩散部件的与所述半导体元件相反侧的面上,分别借助绝缘粘接层粘接着由可挠性金属箔构成的散热设备;
流通路,分别设在所述热扩散部件的外侧,分别具有冷却流体送入口、内部形成有流路并设有开口的冷却流体流通容器、和冷却流体送出口;
以所述各热扩散部件的散热设备覆盖所述各流通路的开口的方式设置所述散热结构体。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与冷却流体直接接触的散热设备的表面,设有沿着与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方向延伸的微小凹部,该微小凹部的沿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形状是非对称的。
6.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与冷却流体直接接触的散热设备的表面,设有沿着与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交叉方向延伸的微小凹部,在该微小凹部内具有冷却流体的流通面积变化大的部分和变化小的部分。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微小凹部的沿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形状,在与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是相等的。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结构体,其特征在于,设有与微小凹部相连并沿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旁通槽。
9.一种散热设备,与在流通路中流动的冷却流体直接接触,与所述冷却流体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设备的传热面的、与所述冷却流体接触的面上,设有沿着与冷却流体流动方向交叉方向延伸的微小凹部,所述微小凹部的沿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形状,是非对称的。
10.一种散热设备,与在流通路中流动的冷却流体直接接触,与所述冷却流体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设备的传热面的、与所述冷却流体接触的面上,设有沿着与冷却流体流动方向交叉方向延伸的微小凹部,在该微小凹部中具有冷却流体流通面积变化大的部分和变化小的部分。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微小凹部的沿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剖面形状,在与所述冷却流体流动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是相等的。
12.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微小凹部接近冷却流体的流动方向配设着。
13.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与微小凹部相连并沿冷却流体流动方向的旁通槽。
14.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散热设备,其特征在于,设有微小凹部的散热设备表面的大致中央部,与冷却流体流入流通路内的冷却流体送入口相向。
15.一种发热体的冷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发热体的表面借助绝缘粘接层粘接着由可挠性金属箔构成的散热设备,将这样的散热结构体设置在冷却流体流过的流通路内,以使所述散热设备与所述冷却流体直接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421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