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天线室外单元线缆连接检测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2734.7 | 申请日: | 200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49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曾召华;李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7/04 | 分类号: | H04B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天线 室外 单元 线缆 连接 检测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线通信系统的智能天线室外单元线缆连接检测方法,尤其涉及同步的码分多址(CDMA)通信系统中智能天线室外单元采用的线缆连接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智能天线利用信号传输的空间特性和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可以实现上行链路波达角(DOA)的估计以及下行波束赋形,从而达到降低干扰、增加容量、扩大覆盖、改善通信质量、降低发射功率和提高无线数据传输速率的目的。
在一定的用户移动速度条件下,对于采用时分双工(TDD)方式的同步CDMA通信系统,其上、下信道满足对称要求,若采用智能天线,则可以根据天线阵列对应的信道估计实现各个用户的上行DOA估计,进而完成下行波束赋形,较好地解决抗多径干扰和抗多址干扰等问题。
因此,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时分同步码分多址(TD-SDMA)是应用智能天线技术的典型范例。
普天信息技术研究院罗海斌在2004年7月8日申请的中国申请号为CN200420066374,公开号CN2738503的专利移动通讯基站的室外射频前端装置中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移动通讯基站的室外射频前端装置,包括一组单独固装在铁塔上的智能天线阵列和两个箱柜式结构的室外射频前端单元,该两个室外射频前端单元背靠背地螺固在支撑杆两侧,智能天线阵列与室外射频前端单元之间通过射频同轴电缆实现电连接。
但该专利未能提及射频同轴电缆之间的连接检测问题。由于智能天线阵列一般采用多天线系统,因此在与室外射频前端单元的连接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连接顺序发生错误的情况,这将大大影响智能天线系统的性能和增益。而现有的解决方法大多局限在人工辨认检测方面,不仅在精确度上难以控制,而且严重影响了基站的建设速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天线室外单元线缆连接检测方法,从而使得TD-SCDMA系统在以较小系统资源的代价下精确确认及完成室外单元电缆连接顺序的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天线室外单元线缆连接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在基站端采集一定长度的上行链路信道数据,对其进行平滑处理并计算出信道相关矩阵;
步骤B,确定智能天线系统中用户天线权系数序列;遍历用户天线权系数序列中各个元素所有可能的排列顺序,得到包括所有可能的排列顺序的权系数矩阵;
步骤C,将波束空间均匀地划分成多个空间区域,在天线权值的每种排列情况下分别记录每一个空间区域所对应的接收功率;找出并记录每一个空间区域所对应的最大接收功率;
步骤D,所述最大接收功率对应的角度如果属于特殊角度集合,则回到步骤A;
步骤E,所述最大接收功率对应的角度如果不属于特殊角度集合,在不同排列组合各自对应的空间最大接收功率序列中,找到其中的最大值所对应的位置;该位置即为智能天线系统室外单元线缆当前的连接顺序,并与默认的正确连接顺序进行比对,如果不一致则给出错误提示及错误连接位置;
步骤F,为了降低错误概率,可以重复P次,每次步骤为A-E;将出现次数最多的排列方式确定为最终检测出的智能天线系统室外单元线缆的连接顺序。并与默认的正确连接顺序进行比对,如果不一致则给出错误提示及错误连接位置。
优选的:在所述智能天线室外单元线缆连接检测方法中,步骤A具体为:在基站端采集长度为M的上行链路信道后处理数据序列Ch_est;对此M个信道后处理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后计算其相关矩阵,用以下公式表示:
(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27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