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虚拟网关、虚拟子网的实现方法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610152453.1 | 申请日: | 200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55136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李宏宇;郑若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56 | 分类号: | H04L12/56;H04L12/4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琦;王诚华 |
地址: | 51812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虚拟 网关 子网 实现 方法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及通讯网络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虚拟网关、虚拟子网的实现方法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IEEE)制订的标准802.1ah定义的运营商骨干网桥网络(Provider BackboneBridges Network,PBN)的结构如图1所示。在PBN中,可以实现运营商网桥(Provider Bridge,PB)的报文完整封装在运营商骨干网桥(ProviderBackbone Bridge,PBB)的报文当中。因此,PBN可以提供一种分级的网络,并且为以太网的连接或者隧道技术提供了基础。802.1ah的报文的封装结构如表1所示:
表1
包括运营商骨干网桥目的媒体接入控制(Medium Access Control,MAC)地址(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Destination MAC Address,B-DA)、运营商骨干网桥源MAC地址(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Source MAC Address,B-SA)、运营商骨干网桥标签(Provider Backbone Bridge Tag、B-Tag)、业务实例标签(Service Instance Tag,I-Tag)、业务标签(Service Tag,S-Tag)、用户目的MAC地址(Customer Destination MAC Address,C-DA)、用户源MAC地址(Customer Source MAC Address,C-SA)和用户数据(CustomerData,C-Data)。
由表1可见,从PB传到PBB的包含C-DA、C-SA和C-Data的用户报文被完全封装在PBB的报文当中。运营商骨干网桥MAC地址(ProviderBackbone Bridge MAC Address,B-MAC)(即B-DA和B-SA)是PBB设备的MAC地址;B-Tag按照IEEE 802.1q的标准进行定义。在PBB网络中,报文可以仅仅根据B-MAC及B-Tag按IEEE 802.1q按照标准的以太网转发方式进行转发。
同时由表1可知,在PBN这个分层网络当中,用户的MAC地址(即C-DA或C-SA)与运营商网络设备的MAC地址(即B-DA或B-SA)是隔离的,用户数据的标签(即I-TAG)与运营商的标签(即S-TAG)也是分开的。
在PBN的基础上,可以实现运营商骨干传送(Provider BackboneTransport,PBT),PBT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1、实现PBT的设备需要支持独立虚拟局域网(Virtual Local AreaNetwork,VLAN)学习(IndiVidual VLAN Learning,IV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245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纸装置
- 下一篇:多跳中继网络中建立移动终端与基站间连接的方法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