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与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电路、软件融合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50687.2 | 申请日: | 2006-10-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703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陶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成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G06K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44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通信 终端 射频 识别 读写 电路 软件 融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技术领域与射频识别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最早的应用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飞机的敌我目标识别,但是由于技术和成本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等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由于具有高速移动物体识别、多目标识别和非接触识别等特点,RFID技术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与应用空间,被认为是21世纪的最有发展前途的信息技术之一。
RFID技术涉及信息、制造、材料等诸多高技术领域,涵盖无线通信、芯片设计与制造、天线设计与制造、标签封装、系统集成、信息安全等技术。按照能量供给方式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有源、无源和半有源三种;按照工作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低频(LF)、高频(HF)、超高频(UHF)和微波频段(MW)的标签。目前国际上RFID应用以LF和HF标签产品为主;UHF标签开始规模生产,由于其具有可远距离识别和低成本的优势,有望在未来成为主流;MW标签在部分国家已经得到应用。RFID技术已经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与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
移动通信技术是上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的广泛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实现了人们对通信3W(无论何时、何地可以与任何人通信)的要求。移动通信产业是近20年来发展最迅速的行业,我国手机的拥有量已经越居世界第一位。
移动通信终端与RFID技术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方向。詹万泉、陈辉在中国知识产权局申请的专利(公开号CN 1588386A)就属于此类。在上述专利中,詹万泉等提出一种射频识别与移动通信系统结合实现物品检验的系统和方法,其主要的观点是利用移动通信系统所提供的通信信道,将信息检验模块与信息中心的数据库连接起来,以完成物品的检验,但未给出信息检验模块与移动通信终端结合的电路结构。类似的专利还有诺基亚公司申请的专利(CN1662920A)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给出一种移动通信终端与射频识别读写器的电路、软件融合结构。利用此结构,在保证设备完成移动通信终端功能和射频识别读写器功能的同时,减少电路的硬件、缩小设备的体积、降低软件开销,有利于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开发出更好的应用系统。
图1是一种移动通信终端的框图,它由中央处理器单元11、存储器单元12、显示单元13、键盘单元14、基带处理单元15、中频单元18、射频单元16、天线单元17、电源单元19等组成。
图2是一种手持式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框图,它由中央处理器单元21、存储器单元22、显示单元23、键盘单元24、基带处理单元25、射频单元26、天线单元27、电源单元29等组成。从图1和图2不难看出,这两种电路框图有很多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模块,采用适当的方法将相同或相似功能的模块进行融合,将大大减少电路的硬件、缩小设备的体积。
从软件方面来看,也有许多的模块可以共用,如显示模块。只要在移动通信终端的显示软件上加入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显示功能即可完成2种功能的显示,而此时软件的平台是共用的、字库也是共用的。
按照本发明的融合结构,可以在总体优化的原则下简化设备的硬件、软件设计,提高设备的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移动通信终端框图
图2:一种手持式射频识别读写器的框图
图3:一种UHF RFID读写器本振电路的实现框图
图4:一种双频段GSM/DCS手机本振电路的实现框图
图5:一种双频段GSM/DCS手机本振电路与UHF RFID读写器本振电路的融合电路实现框图
图6:双频段GSM/DCS手机本振电路配置程序流程图
图7:UHF RFID读写器本振电路配置程序流程图
图8:双频段GSM/DCS手机本振电路配置与UHF RFID读写器本振电路配置程序的融合结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我们仅以UHF RFID读写器的本振电路与双频段GSM手机的本振电路的融合来给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成,未经陶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068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含有奥利司他的复方制剂
- 下一篇:GPS水印生成方法与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