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0610150426.0 | 申请日: | 2006-10-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31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 发明(设计)人: | 洪性禹 | 申请(专利权)人: | YS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用传热流体的蒸发与冷凝的潜热而进行热传递的热管,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防止注入管内的传热流体渗漏,延长热管寿命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热管是将具有低沸点的传热流体注入铜管或不锈钢管中,并将该管密封呈真空状态而制得。
当加热充满传热流体的管的一部份时,传热流体快速地于真空状态中膨胀,并扩散至该管的整个内部空间。传热流体于该管未被加热部份的内壁上冷凝,将潜热释放至该管中,并沿着该管的内壁回到被加热部位。此快速热扩散过程于热管中进行。
换言之,热管的组成结构是在密闭管内提供一种低温热循环系统,而由此快速供给热,增进加热效率并增加锅炉的加热能力。
然而,因为现有技术的热管是于该管两末端以焊接盖密封,因此缩短热管的寿命。
当热管两末端以盖子焊接而密封热管时,热管被氧化且容易因冲击而龟裂。同时,因为热管由于焊接所施予的热而膨胀与收缩时,会使得热管的材料结构硬化。因此,于热管上可能产生龟裂,传热流体经由其中而会从热管渗漏出,并且缩短热管的寿命。
发明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防止注入管内的传热流体渗漏,并延长热管寿命的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上述及其它目的可借由提供下列的热管而达到,本发明热管的组成如下:一中空圆柱状主管,该主管具有环绕靠近两末端内周面的止动突起与密封突起;被注入主管内的传热流体;一对用于密封主管的密封盖,该密封盖通过两末端插入主管中,直到密封盖碰触到止动突起为止,且该密封盖形成有环绕其外周面的凹口,其与主管的密封突起相配;以及用于防止传热流体经由密封盖与主管间的空隙渗漏出的密封强化环,该密封强化环装设于主管的密封突起与密封盖的凹口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是提供制造热管的方法,其包括:使用加压滚柱压制主管,而分别形成环绕靠近中空圆柱状主管的第一末端与第二末端处内周面的止动突起;将具有密封强化环的第一密封盖通过该第一末端插入该主管中;使用加压滚柱压制主管,形成环绕主管内周面的、与第一密封盖的密封强化环相配的密封突起;再使用加压滚柱向内压制主管第一末端的环绕周缘,以防止第一密封盖分离;将传热流体注入主管中,使该主管的第一末端朝下,将具有密封强化环的第二密封盖通过该第二末端插入该主管中;将真空泵连接至主管的第二末端,以抽出主管中的空气而使主管呈真空状态;再使用加压滚柱压制主管,形成环绕主管内周面的、与第二密封盖的密封强化环相配的密封突起;最后使用加压滚柱向内压制主管第二末端的环绕周缘,以防止第二密封盖分离。
附图说明
本发明前述的与其它目的,性质及其它优点将经由以下与附图结合的详细说明,更清楚地被了解,其中:
图1表示根据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方案的热管展开透视图;
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方案的热管截面图;
图3表示制造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方案的热管流程图;且
图4a至4f表示图3所述各制造步骤的图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较佳具体实施方案。
图1与2分别表示根据本发明较佳具体实施方案热管的展开透视图及截面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热管包含主管100,传热流体200,密封盖300与密封强化环400。
主管100为一种中空圆柱状管,于其中注入用于促进热传导的传热流体200。
止动突起110与密封突起120,环绕靠近主管100两末端的内周面形成。
较佳地,主管100是由铜或不锈钢制成,其具有高热传导系数,然而,不应以此为限。主管100可由其它金属、非铁金属或合金制成。
传热流体200被注入主管100中,是用于促进主管100内热传导的物质。
可使用水、氨或其它流体(其在受热时蒸发且于冷却时凝结),作为传热流体200。
于是,传热流体200从热源吸收热并且被蒸发。换言之,传热流体200将热从热源传递到主管100的整个内部空间。
密封盖300安装于主管100的两末端中,用以将含有传热流体200的主管100密封。
各密封盖300的形成具有环绕在外周面的凹口310,其与主管100的密封突起120相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YS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YS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5042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