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难燃钢丝绳输送带的挂胶修复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9734.1 | 申请日: | 2006-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90572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赵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建军 |
主分类号: | B29C73/00 | 分类号: | B29C73/00;B29C35/04;C08J3/20;B29D29/06;B32B37/12;B32B38/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钢丝绳 输送带 修复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工业生产中物料传送工具的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旧钢芯带的修复工艺技术。
背景技术
工业生产中,传送带在运行过程中不仅要承受所运输物料的磨损、腐蚀、划伤等,还承受一定的剪切应力,在这种工况条件下,易导致传送带出现局部磨损、破损、严重则导致纵向撕裂等情况。
发明目的:
本发明旨在针对钢丝内芯传送带的磨损情况,提供一种稳定可靠的修复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1)修复前清理:先将钢芯带的上下旧覆盖胶剥离,剥离后母带厚度公差控制在±0.5mm范围内。
2)打磨:将剥离后的原带覆盖胶打磨增大表面粗糙度。
3)清洁:用清洗剂清洗粘接面,并使之干燥。
4)配胶:在氯丁胶(PM-40)中按比例加入硫(S)、促进剂D、促进剂TMTM、ZnO、MgO、硬脂酸、聚乙烯蜡、中超碳黑220、导电碳黑(HG-IB)白碳黑(175#)氢氧化铝、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十溴二苯醚、MB202、三芳基磷酸酯、超细三氧化二锑并搅拌均匀。所需各组份比例为:氯丁胶(PM-40)52.6-53%、硫(S)0.43-0.45%、促进剂D 0.52-0.54%、促进剂TMTM 0.46-0.5%、ZnO 2.1-2.3%、MgO 4.3-4.5%、硬脂酸0.89-0.9%、聚乙烯蜡2.1-2.3%、中超碳黑220 3.5-3.54%、导电碳黑(HG-IB)3.06-3.1%、白碳黑(175#)7.44-7.5%、氢氧化铝3.94-3.98%、聚磷酸铵1.3-1.34%、季戊四醇(细)3.92-4.0%、十溴二苯醚4.3-4.5%、MB2021.72-2.0%、三芳基磷酸酯4.3-4.5%、超细三氧化二锑2.1-2.3%
5)涂胶:在配胶完成后1小时内对母带和新带两粘接面分别涂胶三次。涂刷第一层胶液时稍加压力,待胶膜溶剂挥发至半干状态时涂刷第二层胶液,涂胶温度为40~50℃。
6)粘合:叠合两粘接面使之紧密结合。
7)加压硫化:将粘合后的半成品放如硫化机热板中心位置。控制汽压为0.32Mpa-0.35Mpa,硫化压力3Mpa-5Mpa。硫化宽度应大于粘合后的半成品宽度10mm-12mm。硫化过程结束前5分钟关闭进汽阀门打开排汽阀门,待热板内蒸汽全部排出后将硫化后的胶带拉出热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事例说明该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不作为对发明内容的限制:
实施例1
1)修复前清理:先将钢芯带的上下旧覆盖胶剥离,其剥离厚度应根据新带厚度或工况条件决定,剥离后母带厚度公差控制在±0.5mm范围内。
2)打磨:将剥离后的原带覆盖胶打磨使之表面粗糙度增大,从而使之与生胶的接触面加大,附着力也就越大。
3)清洁:用清洗剂清洗粘接面,自然晾干、强风吹干或者远红外灯低温烘干都可,须使得打磨后的覆盖胶表面部分不得带有灰尘、水、杂物及油污。
4)配胶:在氯丁胶(PM-40)中按比例加入硫(S)、促进剂D、促进剂TMTM、ZnO、MgO、硬脂酸、聚乙烯蜡、中超碳黑220、导电碳黑(HG-IB)白碳黑(175#)氢氧化铝、聚磷酸铵、季戊四醇、十溴二苯醚、MB202、三芳基磷酸酯、超细三氧化二锑并搅拌均匀。所需各组份比例为:氯丁胶(PM-40)52.8%、硫(S)0.43%、促进剂D 0.54%、促进剂TMTM 0.48%、ZnO 2.2%、MgO 4.4%、硬脂酸0.9%、聚乙烯蜡2.2%、中超碳黑220 3.5%、导电碳黑(HG-IB)3.08%、白碳黑(175#)7.47%、氢氧化铝3.96%、聚磷酸铵1.32%、季戊四醇(细)3.96%、十溴二苯醚4.4%、MB2021.76%、三芳基磷酸酯4.4%、超细三氧化二锑2.2%。
5)涂胶:在配胶完成后1小时内对母带和新带两粘接面分别涂胶三次。涂刷第一层胶液时稍加压力,以使胶膜能较好地浸润粘接表面,避免形成局部缺胶或气孔;待胶膜溶剂挥发至半干状态时涂刷第二层胶液;如气温过低可用烘灯将胶膜烘烤至40℃~50℃,以加快溶剂挥发缩短固化时间。
6)粘合:叠合两粘接面使之紧密结合,粘合过程中应注意排除两粘接面之间的空气。
7)加压硫化:将粘合后的半成品放如硫化机热板中心位置。控制汽压为0.32Mpa,硫化压力3.5Mpa。顶铁硫化宽度应大于粘合后的半成品宽度10mm为宜。硫化过程结束前5分钟关闭进汽阀门打开排汽阀门,待热板内蒸汽全部排出后将硫化后的胶带拉出热板。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建军,未经赵建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97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