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凹陷部的导光板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9404.2 | 申请日: | 2006-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1187714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刘育男;王慈维;钟昭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00 | 分类号: | G02B6/00;G02F1/133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李晓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凹陷 导光板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光板,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凹陷部并且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是液晶显示器产品的重要装置之一,目前已普遍应用于数字相机、移动电话、数字个人助理(PDA)、计算机监视器以及平面电视等相关产品上。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大多是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的背面,包含有光源产生器(light source generator)、导光板、反射片、扩散板(diffusion sheet)以及数种光学膜片或棱镜片(prism sheet)。
导光板的作用在于引导光源产生的光线的散射方向,用来提高面板的辉度,并确保面板亮度的均匀性,以将背光模块中的点光源或线光源转换成面光源而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因此,导光板的材料性质、表面扩散图案的设计与制造都攸关背光模块整体光学设计与辉度、均齐度的控制,均为背光模块厂商最主要的技术与成本所在。一般而言,导光板均是以注塑成型的方法,将丙烯(俗称压克力,Acryl)压制成平板形状,而导光板表面的扩散图案也在注塑成型制程中一并完成制作。
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技术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的剖面示意图。如图1所示,导光板10具有一出光面12与一入光面14,以及一发光二极管16设置于入光面14的一侧,由于发光二极管10有上下大约110度发射角的限制,所以从发光二极管10所发射的光线能量会在导光板10的上下两表面处漏光,造成能量损失与亮暗线的问题,请参考图2,图2为利用现有导光板10使得侧光式背光模块产生亮暗线的实际照片,由于能量损失的因素,在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所需要的辉度,便必须增加发光二极管10的数量才能得到所需要的辉度,但是基于对成本、耗电流与散热的考量,这样的传统方式具有严重的缺陷,所以便需要一种改良式的导光结构。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凹陷部并且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揭露一种导光板,该导光板包含一第一本体,具有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本体,固接于该第一本体,该第二本体具有一入光面,且该第二本体用来将该入光面所接收的光线导向该第一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的连接处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且该第一凹陷部设置于该出光面的边缘。
本发明另揭露一种侧光式背光模块,该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一导光板以及一光源产生器,该导光板包含一第一本体,具有一出光面;以及一第二本体,固接于该第一本体,该第二本体具有一入光面,该第二本体用来将该入光面所接收的光线导向该第一本体,其中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的连接处的一侧具有一第一凹陷部,且该第一凹陷部设置于该出光面的边缘。该光源产生器,设置于该入光面的一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侧光式背光模块中的导光板与发光二极管的剖视图;
图2为利用现有导光板使得侧光式背光模块产生亮暗线的实际照片;
图3为本发明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之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于侧光式背光模块的导光板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利用本发明导光板使得侧光式背光模块均匀发光的实际照片。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9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模手机的稳压电路
- 下一篇:一种将耳语转换为正常语音的装置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