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8748.1 | 申请日: | 2006-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09577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春;任海涛;毛奇峰;秦俸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27 | 分类号: | B29C45/27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1502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冷流 道多模穴 模具 平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模具制造领域,涉及流道平衡技术,尤其是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技术。
背景技术
在现有冷流道多摸穴塑胶模具上,即使在几何尺寸完全对称平衡的流道设计下,仍然会有流动不平衡现象。因为,在冷流道多模穴塑胶模具上,主流道内维持轴对称的熔胶特性在进入次流道之后,其熔胶特性就变成不对称了。造成内侧模穴充填较快,外侧模穴充填较慢。此流动不平衡现象的影响有时会非常显著,严重降低成品的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冷流道多模穴塑胶模具流道平衡结构,解决在几何尺寸完全对称情况下出现的流动不平衡现象。可将原欲发展成不对称之熔胶翻转成仍维持对称的状态,籍以达到各模穴均维持一致压力、温度、黏度等物性之平衡,解决以前因流动不平衡问题而导致的产品缺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冷流道多模穴塑胶模具流道平衡结构,主要包括(1)主流道;(2)分流道;3)翻转结构。
塑胶熔料在流道中流动时,其剪切率、温度、黏度会随熔胶在流动方向位置的不同而改变。通常最大剪切率会发生在靠近固化层的区域,而在流道中心部分的熔胶剪切率为零。此高剪切现象会影响靠近固化层区域的熔胶黏度。熔胶黏度会因为非牛顿流体的剪切变系特性和剪切所导致的摩擦生热而降低。同时此摩擦生热现象也会造成靠近固华层区域高剪切熔胶温度会高于流道中心的熔胶温度。此在主流道仍维持轴对称的熔胶特性在进入此流道后就变成不对称了。当熔胶流动继续发展到第三流道之后,分流至内侧模穴及外侧模穴的熔胶特性差异将更加明显。充填内侧模穴的熔胶温度较高,黏度较低,流动阻力较低;充填外侧模穴的熔胶温度较低,黏度教高,流动阻力较高。造成内侧模穴充填快,外侧模穴充填慢,流动不平衡的状况因此趋于明显。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采用本发明的流道结构: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还包括翻转结构,该翻转结构设置于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的连接处。
进一步,该翻转结构是圆弧面结构。
该翻转结构与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采用自然圆弧过渡。
该翻转结构的直径为结构所在流道直径的1到3倍。
该翻转结构的长度为所在流道直径的1.5到5倍。
该翻转结构的轴心线平移的高度为所在流道直径的0.5到1.5倍。
熔胶通过翻转结构,原来熔胶各项特性在流道直径截面层状分布的状态被打乱并重新混合,在翻转结构内,溶胶的剪切速率,温度和黏度在进入下一级流道前暂时达到均匀状态。这种均匀状态的熔胶进入下一级流道后便可消除流动不平衡状态,籍以达到各模穴均维持一致压力、温度、黏度等物性之平衡,如此可让各模穴产品品质趋于一致。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多模穴几何平衡流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胶模具翻转结构平面示意图;
图3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胶模具平衡流道结构在平衡流道的所有流道交接处,如图2中1、2所示位置增加翻转结构的主视图;
图4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胶模具平衡流道结构在平衡流道的所有流道交接处,如图2中1、2所示位置增加翻转结构的侧视图;
图5是多模穴冷流道塑胶模具平衡流道结构在平衡流道的所有流道交接处,如图2中1、2所示位置增加翻转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几何对称流道熔胶流动不平衡示意图;(截面深色区表示高温高速熔胶,截面白色区表示低温低速熔胶)
图7是熔胶通过本发明设计的结构发生翻转后重新达到平衡的示意图;(截面深色区表示高温高速熔胶,截面白色区表示低温低速熔胶)
图8是几何对称流道熔胶从主流道流入分流道后溶胶的温度速度分布变化示意图;
图9是图2、图3中4处结构料流流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阅图2-9,冷流道多模穴模具流道平衡结构,包括主流道、分流道;还包括翻转结构,该翻转结构设置于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的连接处。
该翻转结构是圆弧面结构;该翻转结构与主流道和分流道之间采用自然圆弧过渡。如图9所示。
该翻转结构的直径为结构所在流道直径的1到3倍,如图5所示。
该翻转结构的长度为所在流道直径的0.8到5倍;一般可取1.5到5倍;如图3所示。
该翻转结构的轴心线平移的高度为所在流道直径的0.5到1.5倍;如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三星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74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测量零件内圆圆形偏差的方法及测量仪
- 下一篇:压浮制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