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0610148295.2 | 申请日: | 2006-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1211229A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在伟;王新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盛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G06F3/023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丁纪铁 |
地址: | 201203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柄 分组 定义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柄输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
背景技术
计算机的人机交互界面依赖于一种或多种输入设备。其中,导向型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手柄等。这些导向型输入设备的特性不一,因此适用环境也并不完全相同。
输入设备在基本分类上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指点设备:基本操作为“指向”和“点击”,例如鼠标。优点在于视觉引导的指向灵活;缺点在于击键较少,对于双手的利用不充分。
击键设备:基本通过击键来完成功能操作。优点在于控制功能较多,对双手利用充分;缺点在于视觉导向方式不灵活。
上面叙述的“导向性”或“视觉引导”是指:
单向导向:在键盘中,通过Tab键进行的导向是单向导向。单向导向可被方便的扩展为双向导向,下一个指向对象在序列中与当前对象成“±1”偏移。
多向导向:在键盘中,光标键进行的导向是多向(上下左右)导向,其导向方向为有限向。
无向性导向:鼠标在移动的任一时刻都不具有明确的向性,可随意在视觉界面漫游。
不同设备间存在的特性差异,使计算机系统带有多种输入设备成为必然,这其中包括手柄设备。手柄的摇杆具有无向性导向的特征,但十字光标键又具多向导向的特征;较多的按键使其具有击键设备的特点,但键数与键盘相比又存在极大的差距,因此组合复杂的功能又存在困难。
为了使计算机用户不必在多种设备间频繁切换,现在大多数操作系统或应用软件都提供多种输入设备混合操作的模式。例如界面上的一个按钮,可以用鼠标点击按下,也可以用键盘的一个快捷键按下。但是,在目前的各项技术发明中,几乎没有对改善手柄人机交互界面作出的努力。因为手柄是作为一种游戏工具被引入,通常情况下手柄仅仅作为游戏时的一种工具,在其他应用程序中很少使用。所以手柄成了一种专项工具,应用范围变得很窄。手柄的操作让用户觉得很麻烦,同时几种输入设备之间的来回切换也让用户头疼。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能让用户仅使用手柄就可实现鼠标键盘的功能。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手柄键设定为视觉导向和功能触发两组,所述视觉导向组包括有向性导向键、模拟向性导向键或无向性导向键,所述功能触发组包括基本功能键;
(2)将输入设备的操作行为按步骤(1)所述的分组设定映射到手柄按键上;
(3)保存步骤(2)的手柄按键映射设置。
本发明的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通过合理的设置,可让用户在游戏、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平台输入法等应用环境中仅使用手柄就轻松实现鼠标和键盘操作,而不必在各种输入设备之间进行来回切换。本发明方法也可基于其它通过软键盘形式或使用视觉焦点导向进行输入的输入设备建立起合理的人机交互界面。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手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手柄键分组定义的方法,必须覆盖键盘、鼠标等通用人机交互设备的全部用户界面交互特性包括如下步骤(见图1):
(1)将手柄键设定为视觉导向和功能触发两组,所述视觉导向组包括有向性导向键、模拟向性导向键或无向性导向键,所述功能触发组包括基本功能键;
(2)将输入设备的操作行为按步骤(1)所述的分组设定映射到手柄按键上;
(3)保存步骤(2)的手柄按键映射设置。
本发明方法将手柄的人机交互界面抽象为最基本的模型,即将手柄键分组定义为“视觉导向”和“功能触发”。在功能触发上,设定基本功能至少包括对行为的“确定”。基于这个原则,对行为的取消可以表达为“确定”一种取消的功能。但对于使用什么方式来实施该行为,却不是关键。例如在鼠标中按下左键,在键盘中按下回车;一些应用软件也用按下键盘的Y键来实施确定行为。
根据本发明方法,单按钮开关是一种零导向的设备:它具有单一的功能,不需要导向。同理,鼠标是一种无向性设备。将“视觉导向”和“功能触发”模型应用在手柄键定义中,产生第一个手柄键分组定义如下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盛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盛趣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6101482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